“放過”學生的頭髮不該這麼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3:08:54
來源:光明網

“放過”學生的頭髮不該這麼難

字體:

“前後剪了兩次,老師才勉強點頭説‘過關’。”據紅星新聞報道,開學不到一週,李女士就為兒子的頭髮折騰了好幾回。她的孩子今年讀初二,孩子在入學前的髮型儘管“前不及眉、側不過耳”,卻仍被學校認為“不合格”。

每年九月開學季,類似的情景就會在全國多地上演。男生必須留“板寸”,女生得做到“前不遮眉、後不過領”——這場年復一年的“頭髮拉鋸戰”,也掀起了一場關於紀律、個性和審美的討論。

學校對髮型進行規範,初衷不難理解。統一儀表,避免攀比,減少分心,營造專注學習的氛圍,這是很多管理者的邏輯。正如某些學校所説,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精氣神”,讓他們更有“學生樣”。但問題在於,一旦整齊變成唯一標準,頭髮長度幾厘米都有硬性規定,那麼教育的溫度和寬容又在哪?

現實中,不少家長陷入兩難。一方面不想違背校規,另一方面又要安撫情緒低落的孩子。更過分的是,一些學生因髮型不符合要求而一度被拒之校外。這不禁讓人反思,學校是否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本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上?

事實上,《中小學生守則》僅要求學生“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髮、不染發”,並未對髮型長短作出硬性限制。現實中,許多學校自行加碼,推出所謂“標準髮型”,並配上示意圖,要求層層把關。這類“一刀切”的做法,往往缺少討論和協商,而是強制推行。

教育專家指出,強制統一髮型,背後是一種傳統的“服從式”教育思維。整齊,不一定等於高效;統一,也不必然帶來專注。真正的教育,應當尊重人的多元發展,而不是用同一個模子刻畫所有學生。頭髮長短,本不該與學習成績、品德修養直接挂鉤。若一味壓制個性,反而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影響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有人説,統一髮型能培養紀律性和集體感。這話有一定道理,但集體榮譽感和紀律意識,更應來自內在認同,而非外在強制。倘若管理方式缺乏彈性、忽視差異,又怎能教會學生包容與尊重?一個連頭髮樣式都難以包容的校園,又該如何培養學生面對多元世界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學校嘗試改變。比如,河北邯鄲一中學曾&&新規,從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該校女生不用再強制留統一的齊耳運動短髮,學校還會給學生宿舍配備吹風機。這種做法讓人看到教育管理中應有的理性與包容。説到底,學校儀容規範應當守住底線,而非盲目追求統一。乾淨、整潔、大方,足矣,其餘的不妨交給學生自主選擇。

教育是培養人,而不是“修剪”人。在髮型這件事上,學校應多一些信任,少一點干涉,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學本身,而非頭髮的長度。畢竟,真正影響學習的,從來不是頭髮。“放過”學生的頭髮,其實不難,難的是改變一些人心中那條無形的“尺子”。

但願更多學校能走出管理和思維上的窠臼,從“頭”開始真正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陳廣江)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