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難求”凸顯公眾學習渴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3:09:12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一座難求”凸顯公眾學習渴望

字體:

當下,到公共學習空間去學習日漸成為城市新風尚。有媒體記者發現,當前一些城市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公共學習空間“一座難求”。如何進一步建設、升級公共學習空間,讓其“距離更近、門檻更低、服務更優”,值得城市管理者關注。

城市的進步,不能只看高樓大廈的高度,也要看公共學習空間的溫度。打造城市公共學習空間,契合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理念。青少年可以閱讀學習,年輕人可以為職業發展充電,老年人則能豐富晚年生活。不同年齡層的人因共同學習的目標在此匯聚交流,彼此增進理解包容。同時,從文明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優質的城市公共學習空間彰顯城市人文關懷與精神風貌,有利於吸引人才匯聚,為城市發展注入動力。

近些年來,國家日益重視公共學習空間建設。《“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統籌加強公共文化設施軟硬體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實效性。在空間與業態層面,提出要創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教育部2023年印發的《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提出,2025年基本實現縣(市、區)社區學習中心全覆蓋。這些政策法規為城市公共學習空間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目前,部分城市公共學習空間建設尚存短板。例如,空間分佈不均,老城區和繁華地段人滿為患,新建小區和偏遠區域嚴重匱乏;功能設置單一,缺乏多樣化功能分區;開放時間不合理、書籍更新不及時、設施維護不到位等問題依然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還需對症下藥。在空間布局上,應秉持均衡、便捷的原則。城市管理者要調研不同區域居民的需求,充分利用社區閒置用房、商業綜合體空閒樓層等,布局建設小型城市公共學習空間,打造“15分鐘學習圈”。比如,一些城市將老舊社區廢棄鍋爐房改造成社區書房的做法,深受居民歡迎,值得借鑒。

在運營管理方面,要創新機制提升服務質量。除了引入專業運營團隊負責日常管理等工作,還可以招募志願者參與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在新技術革命面前,城市學習空間的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要善用數字技術優化預約系統,打造智慧學習空間,提供在線學習資源等服務,提升公眾使用空間的便捷性。城市公共學習空間還可以成為文化交流的樞紐。除傳統功能外,定期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知識經驗,都能夠提升城市公共學習空間的活躍度,更好地滿足公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一座難求”照見城市公眾學習渴望。積極打造城市公共學習空間,涵養書香氛圍,是城市發展的必答題。城市管理者應以政策為指引,以創新為動力,用心打造深受老百姓歡迎的公共學習空間,讓知識的光芒照亮城市。(曹燦輝)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