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高考結束,不少高中畢業生選擇在這個暑期學車考駕照。然而,媒體近日調查發現,各地駕校報名火熱背後,暗藏着“低價引流”“包過承諾”等陷阱,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非常容易“踩坑”。
暑期,是莘莘學子告別高中、邁向大學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許多人選擇掌握駕駛技能、為未來出行增添便利的黃金時期。然而,在這股學車熱潮中,一些駕校卻以“低價包過”為誘餌,佈下重重陷阱,讓不少學員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深受其害。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嚴重破壞了駕培市場的健康秩序。
“低價引流”實為層層加碼的“連環套”。一些駕校以遠低於市場平均價的費用吸引學員報名,看似誘人,實則暗藏玄機。從“考場模擬費”到“考試服務費”,再到“場地升級費”,各種名目的額外收費讓學員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經濟負擔的泥潭。這種“低價入門,高價畢業”的模式,既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包過”承諾,不過是騙局或誘導的幌子。一些駕校利用學員急於求成、怕麻煩的心理,打着“包過”的旗號進行虛假宣傳,甚至組織考試作弊。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擾亂了考試秩序,損害了考試的公平性和權威性,還可能培養出技術不過關、安全意識淡薄的“馬路殺手”,給社會交通安全埋下巨大隱患。
駕培市場的這些亂象,其根源在於市場競爭的激烈、違法成本的低廉以及維權取證的艱難。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駕校不惜鋌而走險,以犧牲學員利益為代價,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此外,監管的相對滯後性和投訴機制不夠完善,也讓這些不法行為有了可乘之機,甚至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整治駕培市場亂象,刻不容緩。首先,要加強市場准入管理,嚴格審查駕校的資質條件,確保進入市場的駕校都具備基本的培訓能力和服務質量。這不僅能夠從源頭上遏制亂象的發生,還能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
其次,要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定期對駕校的培訓活動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培訓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是否存在亂收費現象、教練員是否具備相應資質以及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行為。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責令駕校整改,並依法給予相應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應吊銷其經營許可證,形成有效的震懾力。
完善投訴舉報機制也是關鍵一環。要暢通投訴渠道,鼓勵學員和社會公眾積極投訴、舉報駕校的違規行為。相關部門對投訴舉報的線索要及時調查核實,並將處理結果反饋給投訴舉報人,查證屬實的依法依規對駕校和教練員進行處罰。
最後,學員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選擇駕校時,要仔細查看駕校的備案資質和經營範圍,警惕遠低於市場平均價的“超低價”和“××天拿證”等營銷噱頭。一旦發現駕校存在亂收費或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要及時保留好相關證據,並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