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專都不讀中大(中山大學)!”這句荒謬的甚至有些好笑的話語,要從中山大學辯論隊在2025新國辯·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中的一場辯論賽説起。當辯手們基於“運動員偶像化有利於/不利於發揚競技體育精神”這一辯題,以“王楚欽三大賽挂零”“孫穎莎粉絲在巴黎賽場上辱罵陳夢”等實例來支撐反方觀點時,本是一場正常的思想交鋒,卻不料引發了部分粉絲的強烈抵制,他們的過激行為,讓我們看到了“飯圈”亂象對體育與學術領域的嚴重侵蝕,也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體育與思想的凈土絕不需要“飯圈”所謂的“守護”。
據南方新聞網報道,1月25日,新國辯賽事組委會針對此次爭議作出官方回應。聲明指出,近日出現的大規模對場上辯手進行歪曲發言、人身攻擊的言論,嚴重違反中央網信辦2021年關於整治“飯圈”亂象的相關規定,&&方已着手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過去兩天,賽事組委會積極與&&方、參賽隊溝通,應各方需求,第一時間對部分場次視頻做了重新剪輯、下架處理,私人反復上傳的視頻也將由&&方按經驗處理。
新國辯強調,本次賽事所有辯題均由&&方多部門審核通過,合法合規。“運動員偶像化對競技體育精神的影響”是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也是不該被禁止討論的公共議題。回看比賽內容,某場反方採用行為藝術進行駁論,以自嘲調侃的方式演繹論點,本質只是針對比賽的技戰術使用。三支高校辯論隊,無論正反方,核心議題皆是圍繞運動員偶像化背後的整個生態展開,而非針對任何運動員進行惡意攻擊,在競技辯論規則下,惡意攻擊運動員絕不利於比賽獲勝。
在體育的世界裏,運動員的使命是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挑戰極限,用卓越的成績和頑強的拼搏精神為體育事業增光添彩。但“飯圈”的介入,卻打破了這份純粹。一些粉絲過度關注運動員的私人生活細節,如某知名運動員僅僅因為在社交&&發布與朋友的聚餐照片,且同桌有異性,就被粉絲惡意揣測,不實謠言甚囂塵上,嚴重干擾了運動員的正常生活。當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未達粉絲預期時,迎來的不是鼓勵而是鋪天蓋地的指責與謾罵。國乒隊員及其家人就深受其害,無端的攻擊不僅擾亂了他們的生活節奏,還影響了訓練狀態,損害了國乒的整體形象。在國際賽事現場,不同運動員粉絲群體間的拉踩、互撕行為屢見不鮮,嚴重破壞了體育賽事應有的和諧氛圍,讓體育賽事變成了粉絲宣泄情緒的戰場,而不再是展現體育精神的舞&。
再看學術辯論領域,這是一個追求真理、鼓勵思想碰撞的殿堂。新國辯這樣的賽事,為高校學子提供了展示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絕佳&&。辯手們依據辯題,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證,哪怕觀點尖銳,只要符合辯論規則與邏輯,都應得到尊重。然而,中山大學辯論隊這次因合理使用論據,卻遭到粉絲的惡意攻擊。此前,在另一高校辯論賽事中,某位辯手只因在辯論中提及某明星運動員商業活動過多影響訓練,就被粉絲人肉搜索,個人信息曝光,最終不堪其擾而退出比賽。粉絲們這種罔顧辯論內容,僅憑個人情感對辯手進行攻擊的行為,使得辯論無法正常開展,思想的交流與碰撞被粗暴打斷,學術辯論的凈土也被“飯圈”的不良風氣污染。
體育和辯論,一個代表着人類對身體極限的挑戰,一個象徵着人類對思維理性的追求,它們都需要純粹的環境來發展。粉絲群體應當重新審視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將關注的重點轉向運動員的奮鬥精神及其所取得的成績上,並且學會尊重每個人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對於那些極端粉絲團體的惡意行為及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相關部門則需要及時出手整治;運動員們自身也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引導支持者以理性方式表達喜愛之情;至於負責組織學術辯論賽事的相關機構,則要加強管理與監督力度,在遇到爭議時,快速而公平地做出裁決,有效保護參賽選手的合法權益。
“讀大專都不讀中大”這句荒謬之言,是“飯圈”非理性風氣的體現。絕不能讓“飯圈”的不良行為,繼續侵蝕體育與學術的凈土。持續抵制和整治“飯圈”亂象,才能讓體育精神和學術思想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