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空間開出“煙火”菜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5 23:14:10
來源:新華網

地鐵空間開出“煙火”菜場

字體:

  新華社武漢1月25日電(記者廖君、熊翔鶴)每到傍晚,地鐵站人流如織。27歲的武漢市民郭艷下班後,在洪山廣場站的“地鐵菜市場”短暫停留採購製作晚餐的食材,然後乘地鐵回家。為了裝飾新春氛圍,最近她又多買了幾副對聯和福字。

  武漢地鐵洪山廣場站是4號線、2號線的重要換乘站,日均人流量在4萬人次左右。下車後,穿過閘機,往B出站口方向走幾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個煙火氣十足的農貿市場。

  列車疾馳,行人匆匆,發展飛速的現代都市裏,這座開在地鐵空間的農貿市場,卻讓時間慢了下來。隨意逛逛、精心挑選,總會滿載而歸,郭艷笑稱這是她“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今天新鮮的隨州泡泡青要不要?”“買兩隻醬板鴨、一斤鹵牛肉,幫忙切一下!”……臨近春節,購置年貨的市民多了起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伴隨着老主顧間的噓寒問暖、嘰嘰喳喳的討價還價,空氣中氤氳着濃濃年味兒。

  開在武漢地鐵洪山廣場站的菜市場。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剛開業的時候,我們心裏還打鼓,不知道生意會怎麼樣,現在看來客流量挺可觀的。”商戶周淑平説,2023年12月,他們還在武昌小東門菜市場做生意,剛聽説營業30年的市場要閉市拆除時,“難過得好幾天吃不下飯”。

  數百家商販的生意、數百個家庭的生計,還有周邊萬餘居民的“菜籃子”供應,如何解決?武漢地鐵集團拿出地鐵洪山廣場站近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業空間,重新裝修打造了武漢首個地鐵空間內平價菜市場——百大鮮生洪廣市集,承接原菜市場的一部分商戶。

  市民在購置新春裝飾。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武漢地鐵資源經營有限公司洪山廣場項目管理員程一夫説,武漢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達518公里,地鐵日均客運量超過400萬乘次,地下商業可以解決上班族的各種生活需求,以前多以咖啡、奶茶、快餐等商業店舖為主,此次引入生鮮市場,更能滿足市民乘客的多層次需求,“既能服務社會民生,又能解決菜農就業。”

  老的情懷並未被時代的洪流吞噬,輾轉騰挪後,新的菜場又在附近重新建起,還增加了點潮流味。一走進市場,最惹人注目的便是五彩絢麗的特色招牌——“博覽群蔬”“世代蔬香”“天生我菜必有用”“滷菜熟食救我於廚房水火”,創意幽默,頗具“網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打卡拍照。

  市民們在菜市場裏的老食饃攤位前排隊。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每個攤位上方都有一個電子顯示屏,標明了菜價以及商戶的姓名、電話和付款碼,明碼實價。市場中部還有一塊大屏,顯示着商戶數量、交易菜品、交易金額、檢測數據等,消費者可隨時查看每日菜價、檢測公示和食品安全追溯信息。

  “現在市場環境好,交通也方便,好多老顧客也跟着過來了。”吳記孝感米酒攤位老闆閔翠花説,平時她喜歡拍攝菜市場的視頻上傳到社交&&,也引來了一些流量,生意慢慢恢復,最高峰是冬至日,一天賣了近4000元,新的一年希望能更紅火。

  菜市場裏的吳記孝感米酒攤位。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為了保證地鐵安全和菜市場運營,我們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水産區僅防水就鋪了5層,確保不會出現滲漏水現象;地下停車場限高導致大型冷鏈車無法進出,我們組織了電動平板車轉運小隊,每天幫助商戶運貨;還運用AI監管,自動識別預警地面垃圾,方便巡迴保潔保證衞生。”百大鮮生項目經理馬成文説。

  便捷、平價、放心,市民們毫不吝惜讚美之詞,言語間也講述着家家戶戶的平凡故事:“每週五下班坐地鐵在洪山廣場站下車,與愛人約好在菜市場碰頭,一起採購,再一起回家做飯。”“排隊買到‘老食饃’攤位的鮮肉包和老饅頭,自己家一份,再給街坊鄰居帶一份。”“吃了20多年的老口味,一直都沒有變,過年當然得安排上。”

  熱鬧的市集,樸素的生活,尋常的煙火,正融入時代躍動的脈搏,一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