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能源車風險靠疏不靠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0 09:44:49
來源:南方日報

降低新能源車風險靠疏不靠堵

字體:

一博物館地下車庫禁止停放新能源車,日前引發熱議。工作人員回應稱並非歧視,由於該館是國家一級防火單位,對消防的要求高,“新能源車畢竟是帶電的,館裏的重點文物經不起閃失”。

  限制新能源車停到地下車庫,這並非個例。多地酒店、小區等禁止新能源車進入地下車庫,而燃油車可以正常進出,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擔心新能源車在地下車庫發生自燃,有的地方還專門擺了牌子介紹新能源車地庫起火案例。如此區別對待,引發眾多新能源車主不滿,也有支持者認為禁入才是對大家負責。爭議的核心,其實是新能源車起火風險及其帶來的消防問題。

  新能源車更易起火嗎?央視統計了近三年來國內新能源車保有量和火災數量發現,新能源車的火災發生率從2021年的萬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萬分之0.96,而燃油車的起火率則在萬分之1.5左右,整體來看,當前新能源車的起火率甚至低於燃油車。

  儘管多方數據表明,新能源車起火概率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高,但電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難撲滅,復燃率較高,且存在爆炸風險,使得新能源車火災事故備受關注。一旦新能源車在地下車庫起火,不僅容易把旁邊的車引燃,還可能燒到承重柱,甚至對樓房安全造成威脅。因而,許多地方對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進行分類停放,為新能源車劃出地面專用車位,可以降低新能源車起火帶來的損失風險,也避免了“一刀切”。

  當然,從可行性視角看,對於車位及土地緊張的地方,分類停放難以推廣;新能源車銷量增勢依然強勁,類似矛盾還會不斷出現。從權益的視角看,一些酒店等對地下車庫享有所有權、經營自主權,可以制定使用規則,但小區等地下車庫的部分車位屬於業主,物業無權干預業主停放的是什麼車,安全與權益就會産生衝突。所以説,即便在合法前提下實施分類停放,也不是長久之計。

  地下車庫該不該讓新能源車進,不僅僅是車主和管理方誰讓步的問題。無論基於消防安全、群體權益,還是産業發展,最根本要從提高新能源車安全性、不斷提升地下車庫等場所火災防控針對性發力,提升新能源車主使用體驗。比如,考慮到地下車庫是住宅小區和公共建築配套車位的主要載體,有的地方結合國內電動汽車庫火災典型案例,系統研究了火災發生機理和燃燒特性,為當地電動汽車地下車庫防火設計提供了參考答案。既有公共建築可以按要求整體改造或局部改造,提升地下車庫電動車充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這一方面 啟發我們,疏堵結合方能解決兩難問題;另一方面也説明,停車背後涉及技術、法律、産業等問題,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兼顧安全、便利與産業發展。(維辰)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