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時都是刷的,科目三都是靠4小時的練車時間速成的,這樣學完上路不是增加道路隱患嗎?”近日,來自深圳的梁先生向澎湃質量觀投訴&&反映,他報了深圳某駕校的駕考服務,沒想到科目二和科目三都被教練要求坐在空車上對着攝像頭刷學時,“每15分鐘看一下攝像頭,偶爾挪一下車,不讓發動車輛,也不讓練車”。(7月23日 澎湃新聞)
為了保證駕校教學質量,有效規範學員培訓的教學過程,國家頒佈實施的《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與考試大綱》,對駕照培訓學習的三個科目,都詳細規定了相應的學時,比如,C1駕照需要完成62個學時,其中,“基礎和場地駕駛”(科目二)為16個學時,“道路駕駛”(科目三)為24個學時,每學時60分鐘。
針對新大綱,廣東省也發布了相關規定,要求自2022年8月15日零時起,廣東省駕駛培訓監管服務&&按照新大綱要求,全省按照統一學時標準執行約考,每個科目學時全部完成後才共享至省公安&&,學時共享後學員才可約考。可是,令人費解和疑惑的是,學時制到了一些駕校那裏,卻遭遇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式的窘境。
以定時刷臉、預先拍視頻、車子空轉,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跑馬機”等等,五花八門的“學時造假”,將國家制度安排無情架空。“學時造假”這種行為,不僅會讓學員訓練時間大大“縮水”,與現行國家政策法規嚴重相悖,也嚴重損害了學員的切身利益,?極易讓學員成為“馬路殺手”,?對公共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學時造假”在全國各地呈現蔓延的態勢。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了解到,珠海市、重慶市、昆山市等地均曾曝出駕校因“學時造假”被警方立案調查。今年2月,廣東省江門市交通運輸局在突擊檢查中發現,有駕校為了以“速成班”換取口碑,將9&教練車輛的計時終端器拆除,並外購多媒體播放器加裝在上述教練車輛的計時終端器上,試圖用虛假視頻進行培訓學時數據作假。
“學時造假”之所以屢禁不止,屢打屢犯,一方面源於有些駕校毫無職業道德,不以培訓合格駕駛員為追求目標,而是利益驅使下的道德淪喪,通過鑽政策空子,躲避監管,從而以最小的成本,招收更多的學員。與此同時,一些學員不是以學好駕駛技術為初衷,而是以拿到駕照為目的,從成為“偽造學時”的“幫兇”。
顯然,對於“學時造假”這種行為,必須零容忍,需要對駕校與學員雙方懲治,以防患於未然。首先,對於違規駕校,公然弄虛作假,除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立案懲治外,也應考慮登出駕校運營資格,從而倒逼其遵紀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次,而對於弄虛作假、包括提出無理要求取得駕照的學員,不但要予以經濟重罰,更應當列入“黑名單”,在相當年限內禁止其再考取駕照,惟有雙向發力,才能有效剎住“學時造假”這股歪風邪氣。(吳睿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