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
代表着古蜀文明的面貌和發展水平
是同時期長江流域
文化內涵最豐富、面積最大的都城遺址
23日“匠心妙手——
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示”拉開帷幕
近一年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三星堆博物館
持續開展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的
清理保護修復和研究工作
完成4000余件出土文物清理及保護
本次展出了50余件新出土文物
包括青銅器、金器、玉器、象牙等器物
代表着三星堆新出土文物
近一年來的保護修復和研究成果
古蜀三星堆人大量鑄造青銅器
這些青銅器造型奇異、結構複雜
體現着他們
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與驚人的創造力
但是大部分青銅器在剛出土時
存在殘缺、裂隙、表面硬結物等病害
為了更好地保護青銅器
文保工作者像“醫生”一樣“詢問病史”
了解文物完殘程度等基本信息
借助現代檢測儀器設備對文物進行“體檢”
完成“診斷”以後
“醫生們”再對文物進行針對性“治療”
最終讓這些藝術瑰寶“康復出院”
入藏或陳列展示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飽水糟朽象牙
數量巨大、震驚世人
經過三千多年的地下埋藏
象牙大多有機成分分解
被大量地下水灌注
如何長久穩定保存
成為公認的世界難題
“搶救”象牙,完全是和時間賽跑
經過文保工作者不斷努力
終於將這一珍貴文物
第一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三星堆遺址祭祀坑新出土金器700余件
在金面具修復中
文保人員創新運用三維掃描建模
光感樹脂打印等新技術、新材料
為脆弱的金面具開發製作
高貼合度、高穩定性的保護性支具
兼顧了文物的保護與展示
這件三號坑出土的金面具
經過文保工作者細緻保護修復
再次綻放光彩
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石器
數量大、種類多、價值高
主要有璋、璧、瑗、環、琮等
修復師根據玉器的具體病害“對症下藥”
對文物進行保護修復處理
延長文物保存時間
“躺了千年,盼望與你相見;
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
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三星堆文化根植於中國大地
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
隨着文物的不斷“上新”
我們得以窺見歷史長河中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脈絡
文物連接着古文明與新時代
照見過去,走向未來
記者:張旭東 葉含勇 童芳 康錦謙 唐文豪 薛晨 王曦
製作:張澤鈺 薛晨 程奕菲(實習生)
logo:謝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會員)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四川分社
聯合出品
鳴謝:四川省文物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