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的風還在勁吹,當前,午休時間的成人“興趣班”又為年輕人帶來了新的選擇。據央視新聞報道,不久前,浙江寧波根據部分青年人的需求,推出了全省首個“青年午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提前3天放出了40個名額,結果一上線就有2300多人來報名,一下子就搶光了,後期還有攝影類、技能成長類的課程,也非常受關注。”
與“夜校”不同的是,“青年午校”撿拾起年輕人工作日午休的碎片時間,為其開設各具特色的“興趣班”。對經常加班的上班族和部分下班後需要照顧家庭的群體而言,“青年午校”具有一定的時間優勢,也成為“夜校”之外最合適不過的選項。而據工作人員介紹,設立“青年午校”,正是基於青年人的訴求。
從課程設置上看,午校首期開課的有人力資源培訓、職場商務禮儀、健康先行、光影瞬間手機攝影等,滿足了不同的知識需求;從輻射範圍看,授課地點被安排在了浙江創新中心園區內,有近200家企業,方便年輕人就近上課。在緊湊的時間裏尋找到一個“充電”的契機,且有職能部門給予相應的資源等支撐,對不少人來説,無疑十分友好。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不少年輕人投入生活的新方式。從“夜校”到“青年午校”,豐富的課程選擇、更具性價比的報名費以及舒適不“卷”的學習環境,贏得了大眾的追捧。與此同時,這似乎也為i人、“社交卡頓”的人們構築起一個更理想的圈子。在這裡,有人是為了找回兒時的夢想,重新建立起對一種樂器、一門技能的興趣;有人是為了散去“班味”,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節奏;有人為了社交,擴大原本的熟人圈子;也有人是為了打發時間,讓夜生活更健康……短暫的45分鐘可能換回的是一天的愉悅,或多或少的收穫也會讓身體和精神更加放鬆、舒展。不難想象,這種健康向上的狀態投射到生活、工作之中,將産生多大的能量。
有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22年,中國成人教育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中國成人培訓教育市場規模已達1.3萬億。這也是“夜校”“青年午校”爆火的一個重要基礎,一定程度上説明了當下年輕人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與日俱增。隨着各地紛紛發力,官方培訓機構、民間夜校機構先後入場,“夜校”“青年午校”等更具普惠性、普及性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或將越來越符合年輕人的期待,其觸角也將不斷延伸,覆蓋更多有需求的人群。由此而言,無論是對個人精神生活的提升還是社會發展進步與和諧,都裨益良多。
而且,當前我國正在朝着學習型社會邁進,“讓學習成為一種方式”的風氣也在持續涵養之中。從非遺技藝到傳統手藝,從樂器舞蹈到插花攝影,從專業技能到生活常識,“夜校”“青年午校”成為“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的一個環節,為不同時段、不同學習需求的群體提供了&&。由此而言,當這個市場持續擴大,熱度之下的各類問題也浮現出來,魚龍混雜的辦班模式、良莠不齊的教學質量、含混不清的條款內容等都要求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讓更加規範的運行規則建立起來。
客觀地説,“青年午校”在時間、場地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長遠效果也待時間考驗,但寧波關注年輕人需求、積極回應期待的態度,仍值得點讚和支持。長遠來看,如何精準對接年輕人的培養需求,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為更多人提供可持續的、有性價比的學習資源和空間,也是各地需要思考、創新的,而這對於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夜校”和“青年午校”當然是優解之一,但在“夜校”和“青年午校”之外顯然還有更多可能。(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