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陪伴類“新職業”一些成長的時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30 08:58:02
來源:工人日報

給陪伴類“新職業”一些成長的時間

字體:

  據5月26日央視網報道,近段時間,社交&&上涌現大量“兒童成長陪伴師”招聘筆記,工作內容是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在陪伴中觀察孩子的習慣並引導調整。這個“新職業”因新奇、小眾、高薪等特點被廣泛討論,但目前人社部公布的多批新職業、新工種目錄中均無此職業。因此,專家&&從業者可能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家長需謹慎。

  “兒童成長陪伴師”是個相對新興的職業領域。簡單理解,進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新職業有“身份證”,即職業定義、發展標準等,而這個“新職業”目前性質不清、沒有明確的從業門檻和考核標準,讓相關市場及服務水準蒙上一層迷霧。

  從來源看,“兒童成長陪伴師”一是在社交&&接單的自由職業者,與僱主自主&&、約定服務內容和薪資;二是一些教培機構雇傭的在職職員,延長了工作範圍半徑,增加了一些關於“陪伴”的工作內容。可見,“兒童成長陪伴師”並沒有十分明確、嚴格的人才准入標準、服務細則和違約責任,“好壞全憑運氣”。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僱主對從業者的期待更多樣。比如,不僅要負責孩子學習輔導,還包括家務勞動。另一方面,僱主的期望與從業者的能力、業務範圍之間的落差,容易使二者産生矛盾和信任危機,在無簽訂合約或合同條款不明等情況下,存在從業者勞動權益被侵害的可能。

  雖然從事此工作的人還不算多,但“陪伴經濟”已經初顯需求和趨勢。如何讓陪伴類職業盡快去蕪存菁,加速形成“正規軍”,對從業者權益保護、職業發展,以及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都十分重要。

  為此,有關部門不妨關注和調研此類新職業動向,必要時對其進行論證,規範職業行為標準,同時加強監管,防止勞動權益侵害現象在新領域蔓延。教培機構培養此類服務人才時,少一些渾水摸魚,多一些遠見。當然,從業者更要在教育方法和心理引導等方面加強能力提升,以適應市場競爭。

  新興職業都會經歷從無到有、由亂到治的過程。對於有強烈消費需求的領域,促進相關職業在健康軌道上發展,確保職業更新能夠引領行業向前向上,並為公眾生活帶來更多美好體驗,是我們的共同期待。 (弓長)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