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8 08:52:47
來源:光明日報

更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字體:

  在江西,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與20多家學校建立了館校合作機制,該館的社教人員每周都會走進學校,開展瓷文化係列課堂,係統介紹景德鎮陶瓷發展歷史,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動手體驗,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館結合自身豐富的館藏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和力量,為學生們開設“思政課”;在四川,成都博物館創新開設“周末兒童博物館”,根據兒童認知特性設計課程與活動,讓孩子們玩得盡興,同時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詮釋文物意義和價值的場所,承載著社會教育的重要功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延續“博物館熱”,不斷加強文遺保護利用,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1905年,張謇在創辦南通博物苑時就提出了“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宗旨,主張博物館和圖書館一樣都是學校教育的後盾。而這也是我國近代首個由中國人創辦的博物館。我國現行《博物館條例》也明確提出,博物館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並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的組織,突出強調博物館的教育意義。通常來講,博物館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如果説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那麼教育就是博物館的靈魂,收藏和研究以教育為目的並服務于教育。更充分挖掘、利用和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我們必須要寫好的一篇大文章。

  加強研究闡釋,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將豐富的博物館資源轉化為寶貴的教育資源。人們逛博物館不只是為了“打卡”看熱鬧,更是意在從文物藏品中獲得知識,接受文化熏陶、觸發理性思考、豐富內心世界。博物館的文物給人以直觀、真實的感受,這是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的地方。而要真正實現文物藏品的教育意義,不僅要考察其歷史,還要深挖蘊含其中的精神內涵,展示蘊藏其中的道理哲理和價值觀念等,展現深嵌其中的國人獨有的精神世界和審美,發揮其對觀展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價值引領作用。

  注重活化利用,樹立以觀眾為中心的展覽展示理念,善用科技手段,寓教于樂。走進博物館的參觀者不是被動聽講解的“看客”,而是能夠圍繞文物藏品進行觀察、體驗、思考、實踐的“文物利用者”。在策劃展覽和展示文物時,要充分考慮到公眾的特點和教育的需求,堅持分眾化、注重體驗感、提升啟發性。收藏進博物館的文物由于脫離了其原來的歷史場域、文化坐標和使用場景,從而給觀眾更好理解其價值帶來一定困難。如何幫助公眾更好理解文物的歷史和內涵,也正是開展好博物館教育的關鍵。可借助科技手段,通過數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讓文物“活”起來,同時創新策展方式,提升互動體驗,開發更多創意産品,讓觀眾在與藏品“對話”中實現寓教于樂,進一步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等八部門聯合公布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中,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都名列其中,為館校合作、協同育人開拓了新天地。館校雙方充分利用博物館裏的豐富文物和展陳資源,緊密結合大中小學各門思政課程,將文物知識融入學校教育之中,既能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又能有效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實現博物館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雙贏。我們要以當下不斷升溫的“文博熱”為契機,不斷加大對博物館科學研究的投入,不斷創新博物館教育的呈現與表達,更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等諸多群體得到更豐富更持久的文化滋養。(黃剛)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