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國際 港澳 台灣 財經 軍事 法治 社會 網評 體育 奧運 文娛 傳媒 科技 互聯網 教育 校園 汽車
核心提示  
  牽動億萬家庭的高考又一次如約而至。社會各界對高考的關注將又一次達到高潮:交警的交通管制、出租車公司愛心車隊免費接送考生、陪考家長擠在考點鐵門外焦慮地祝福與等待……但這種高度的關注,對考生也許並不是件好事,平常對待效果更佳。 [詳細]
請點擊參與調查 • 請點擊參與討論
皇帝急,太監也急
  高考壓力之大,早已是無需論證的命題。考生的前途命運將在這一考中確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無限期望也將在這一試裏得到答案。至於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更是因為高考升學率反映工作成績而成為嚴重的“利益攸關方”,現實利益的重壓同樣讓不上考場的人神經緊張。 [詳細]
求神拜佛,應試教育之害?
  高考臨近,一些佛教名山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高三老師,他們祈禱着今年高考自己帶的學生能有個好“收成”。廣西鐵路某中學每年派老師到廟裏求神,已經成為這所學校的公開秘密。前些時候,該校五位老師就去過湖南衡山祈禱。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教育的壓力是一層層往下壓的:地方政府將壓力傳給教育局,教育局傳給學校,學校傳給教師,教師傳給學生。越到下面,壓力往往越大。 [詳細]
關注過度,考生難以承受之重
  毫無例外,從4月份開始,高考改革、高考人數、高校招生……成了各種媒體的主要內容。社會對高考越來越關注,家長提前請假,在考場周圍租住,全力陪考的現象比比皆是。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又讓商家紛紛而至:高考房、高考餐,甚至有的家長購買醫療設備給考生吸氧……為了高考,許多地方要加大警力,維持交通,保障治安。 [詳細]
 
 
相關閱讀
 
資料圖片:2008年6月7日,一名警察在高考考點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門口擺放交通管制的指示牌。
 
4月27日,安徽省含山中學高三學生將撕碎的紙片拋向空中,減輕心理壓力。
 
相關閱讀
 
5月7日,江蘇無錫天一中學的學生們在減壓課上做減壓運動。
 
圖 郎從柳/CFP
 
“升學率決定壓力”的破産
  今年全國高校計劃招生人數比去年增長4%,考生被高校錄取的機會將更大,預計每100個考生,有62個會被錄取。我記得多年前自己參加高考時,所在省的招生比例大約是7個考生能錄取1個,也就是14%多一點的樣子。現如今錄取率提高至4倍多,壓力應該大大減輕才對。儘管當年大家也都頂着壓力,可絕沒有像今天來得這麼瘋狂、變態,其中的原因,當在“升學率決定壓力”的常識之外。 [詳細]
被非理性無限放大的壓力
  壓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從某種意義上説,升學壓力和所有生活中的壓力一樣,來自對現實利益的期望和追求。當利益唾手可得,你不會感到壓力;當所求經過可以承受的努力付出就能得到,你雖有一定壓力但仍會信心十足;當對慾望的期盼和自身實際條件與能力存在較大乃至無法拉近的落差,巨大的壓力就會産生,並使人深陷挫敗,難以自拔。 [詳細]
誤入歧途的“病急亂投醫”
  高考不出彩,關係到少則幾百,多則上萬的獎金,關係到下一年度有無可能帶高三,分數線、升學率,以及附於其上的利益獎賞,這才是關鍵,為了這利益所繫,這些高三的老師們便無所不用其極,梵音經語,他們未必真信,但聊以減壓,這荒誕表象背後的真問題,是受困於高考指揮棒下的病急亂投醫。 [詳細]
家長,老師,請不要把自己的籌碼強加給孩子
  經常有專家在考前叮囑考生:對待考試要有平常心。但是需要擺正心態的不僅僅是這些孩子,我們的家長、老師、媒體、政府工作人員……社會的各個層面,都需要平常心。給高考趨向一種生活常態的機會,復原其考試的單純面目吧。 [詳細]
平常心更利於考生發揮
  全民關注高考,體現了對考生、對知識的尊重,很有意義,但過分的關注與素質教育、淡化應試的教育指導思想相違背。現在對高考關注熱潮不減,依然説明我們的素質教育還有待發展,應試教育依然佔據着絕對的市場,這與我國的國情和教育體制有着千絲萬縷的&&。近些年不斷的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其實,經過近些年的努力,不管是報考人數還是錄取率,都有大幅度提高,今年的錄取率將近62%,高考已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是越來越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 [詳細]
讓高考壓力成可以承受之重
  古語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網友説:“高考就是一個大熔爐,經過這個高壓催化,你才能成為一塊純粹的好鋼,硬度大、可塑性強,煅造出迎難而上、自信勇毅的人格和意志。”無論結果好與壞,只有經過高考壓力的錘煉,人生才能從稚嫩走向成熟。意志因磨礪而堅強,人生因磨難而豐富。這種無形的收穫會比一次高考的結果更能對人的一生産生深遠影響。 [詳細]
 
 
 
相關閱讀
 
4月27日,安徽省含山中學高三(15)班學生齊聲高喊“15班,必勝”,為自己加油鼓勁。
 
高考猜題“吹破天” 懲治卻遇難
 
高考考場 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網評頻道 周娜娟
  每年今日此時,高考都是談論最多,最熱的話題。壓力,是包括考生在內一大批人最直觀的感受。數據顯示,今年錄取率將近62%,高考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為何壓力卻越來越大?全部歸結為應試教育恐怕不夠客觀。古代八股考試也應試,怎不見全民行動為趕考?高考與現實利益挂鉤程度才是壓力不能承受之重的根源。現代人累啊,考上了大學不等於進了好大學,進了好大學不等於能找到好工作。不過話説回來現代社會誰沒點壓力?正確的對待壓力,把壓力化動力,疏解過度的壓力,才能還原高考的本來目的,素質教育也才會有更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
  往期話題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