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國際 港澳& 財經 軍事 法治 社會 網評 體育 奧運 文娛 傳媒 科技 互聯網 教育 校園 汽車 房産
核心提示  
  6月2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中國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就後者購買通用旗下著名越野車品牌悍馬達成初步協議。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悍馬公司總部和生産部門仍將設在美國,公司計劃在全球擴大銷售網絡,其中包括尚未開發的中國市場。 [詳細]
請點擊參與調查 • 請點擊參與討論
騰中收購悍馬:看上去好處很多
  中國民營企業收購悍馬從益處而言,一是可以投石問路,用跨國企業並購的策略考驗美國對華態度,如果激起美國社會激烈反應,亦可全身而退;二是可以打開美國對華貿易技術限制;三是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在西方國家進行企業並購積累實戰經驗。但從當前的事態發展看,中國企業收購悍馬其實並無實質內涵:一方面,悍馬品牌和技術依然保留在美國本土,中國企業只不過是給入不敷出的悍馬投資而已,另一方面也不會給中國本土製造工作機會。 [詳細]
美國甩了包袱
  面對日、德、韓車企的激烈競爭,美國的傳統汽車産業早已日薄西山、難以為繼。由於勞動力成本高企,加上美國汽車重寬大、輕油耗的弊端,美國汽車業早已出現整體頹勢,三大汽車巨頭中的克萊斯勒、通用先後進入破産保護程序就是明證。在美國汽車業由高油耗向新能源的戰略轉變過程中,“悍馬”這類油老虎屬於必須被甩掉的“破爛”。 [詳細]
騰中買了負擔
  騰中花多少錢拿下悍馬,公告中沒有提及,專家估計在5億美元左右。註冊資本才50億人民幣的民企敢於花數億美元拿一個品牌,魄力讓人驚嘆,前景卻讓人擔憂。因為你要維持這個品牌,還得不斷的注資。後期追加的投入,可能是你收購價的數倍、數十倍! [詳細]
 
 
相關閱讀
 
來源:南方日報
 
2009年6月3日 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和悍馬公司的代表舉行會談(3月11日攝)。
 
相關閱讀
 
悍馬汽車(資料圖)
 
悍馬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泰勒(右一)在四川德陽和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代表等舉行會談(3月11日攝)。
 
有了品牌,不等於有了核心技術
  為騰中歡呼的人可能也忽略了,騰中只是拿下了悍馬品牌,部件和材料還得由通用供應。品牌是什麼?如果説悍馬兩個字是包在外面的殼,那麼真正把它撐起來的,是核心科技,是生産工藝和質量保證,是企業文化。買回來兩個字有什麼用,人家哪天高興了把悍馬換成“悍牛”,照樣能打翻你這匹空殼子馬。 [詳細]
交了現金,不等於後續資金充足
  悍馬的收購方不但要承擔交易涉及的現金,還要考慮所有債務,以及如何盡快使悍馬擺脫失血狀態。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悍馬公司總部和生産部門仍將設在美國,公司計劃在全球擴大銷售網絡,其中包括尚未開發的中國市場。這對於保住美國的就業崗位無疑是有利的,但是也對“新悍馬”控製成本、提高競爭力提出了巨大挑戰。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更對收購企業的後續資金儲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詳細]
生産落地,不等於製造能力提升
  悍馬的生産不進入中國,先進的製造技術就很難隨股東的轉移而轉移。假設騰中重工在幾年後能實現悍馬汽車在中國的落地生産,是否就能提升國內越野汽車製造能力呢?也未必盡然。即便騰中能把悍馬“牽”到四川生産,先進的製造技術與公司管理理念也並不必然隨之落地。況且國內高端越野車生産製造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引進生産技術只是一個方面,決定技術能否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能力能否同步掌握,才是更為關鍵的話題。 [詳細]
機遇不比風險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收購,外資到中國進行收購,都是很尋常的事。可是,由於不熟悉國際市場規則,沒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中國人總是被當成“冤大頭”和“收破爛”的。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吸引培養人才的工作很重要。 [詳細]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回首當年,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一分錢未出,西門子還倒貼2.5億歐元,可一年之後,明基在賠了8億歐元後無奈地承認了失敗。這是前車,騰中當引以為鑒。我們的企業,在邁向全球化的過程中,步子真該更穩些! [詳細]
別讓中國成“錢多、人傻、速來”之地
  中國要想在海外並購中少吃虧,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發現並重用能在國際市場上打勝仗的領軍人才。同時,中國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特別是要在國外企業在中國收購和中國企業在國外收購之間,建立起明確的對等關係,確保互利互惠,免得中國成為在國內給外資以超國民待遇,在國外卻處處受人刁難的“凱子”。騰中重工如能讓“悍馬”起死回生,當然是最好的結局。這樣不僅能證明中國民營企業的眼光和經營能力,還會多少改變一下外國人對中國“此地人傻、錢多,速來”的觀感。 [詳細]
 
 
 
相關閱讀
 
悍馬H2
 
通用與一收購方就出售悍馬品牌達成初步協議
 
通用:一個時代的結束
責任編輯:網評頻道 竇含章 周娜娟
  買下“悍馬”,説明中國人有錢了。但東北有句形容有錢人的話叫“傻有錢傻有錢的”,用這句話來形容中國民營企業收購“悍馬”的行為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在油價高漲的時代,“悍馬”這類“油老虎”日薄西山,是註定的命運,可是在誰也不看好的情況下,卻有中國人花大價錢接盤,不知美國通用高管會不會産生“此地人傻、錢多,速來”的感慨。縱觀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歷史,人們看到了太多的屢敗屢戰,卻很少看到吃一塹,長一智。中國人掙美元時,流汗、流血,可當大把的美元賠出去時,有時連個動靜都沒聽到,這實在是需要中國人好好思考的地方。
  往期話題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