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課在百年祠堂裏開講,大學生志願者手把手教孩子們創作;道德紅黑榜懸挂在祠堂正廳,記錄着村裏的善行義舉;幸福食堂飄出飯菜香,老人們圍坐用餐笑語不斷……
昔日莊嚴肅穆的鄉村祠堂,如今在江西省高安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近年來,高安市着力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讓全市500余座祠堂變身“六堂”,成為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
——議事大堂讓村務決策更透明。在石腦鎮況家村祠堂,一場關於土地流轉的村民議事會正在舉行。依託族規中對“公平公正”的強調,村民代表先後發表意見,最終方案最大限度保障了每戶權益。“在祠堂議事,大家更守規矩,決策也更透明。”目前,高安已有80%的行政村將祠堂作為民主議事場所,今年通過祠堂議定事項超600件。
——理論課堂讓政策宣講接地氣。“鄉村振興不是光修路蓋房,更要留住鄉愁!”在石腦鎮梅江村祠堂,退休教師陳老師用方言講解着政策。今年以來,高安組織老黨員、老教師、老幹部和致富能手等“星火”宣講團成員在全市各祠堂中開展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惠農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宣講1200余場,覆蓋群眾10萬餘人次。
——道德講堂讓好家風滋養新風尚。灰埠鎮錦洲村祠堂裏,每年舉行的道德故事分享會已成為村民最期盼的活動。通過挖掘本土家風家訓,設立道德紅黑榜,評選表彰孝老愛親模範,傳統美德在分享中煥發新光彩。據統計,高安市已打造道德講堂示範點156個,評選各類道德模範860人次。
——文化禮堂讓非遺傳承活起來。國慶期間,筠陽街道院背村的敖家祠堂戲&鑼鼓喧天,國家級非遺高安採茶戲在這裡連演三天。“祠堂變劇場,過足了戲癮!”村民敖大爺笑着説。高安利用祠堂開展舞龍舞獅、包粽子、打糍粑、廣場舞大賽等各類活動,建成非遺傳承基地42個,每年開展文化活動超5000場。
——幸福食堂讓舌尖溫暖夕陽紅。每天中午11點半,龍潭鎮藍家村祠堂準時飄來飯菜香。20多位老人陸續來到幸福食堂就餐。“子女在外打工放心多了!”80歲的王奶奶説。目前全市已建成祠堂幸福食堂89個,惠及留守老人1300餘人,配套建設娛樂室、醫療點,成為養老服務的暖心工程。
——喜事廳堂讓簡約新風拂面來。上個月,村民小陳在祠堂辦了場簡約婚禮:沒有高價彩禮,只有親友祝福。“族中長輩在儀式上講述家風故事,我覺得婚禮更有意義了。”高安引導村民在祠堂辦紅白事,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成效顯現。今年已節約農村紅白事活動開支超千萬元。
“祠堂變‘六堂’工程,既保留了傳統建築的文化底蘊,又注入了新時代文明內涵。”高安市文明辦負責人&&,這一創新做法有效破解了農村公共服務短板,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張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