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法財稅作為企業經營的核心環節,正成為AI大模型賦能産業、創造價值的高地。
9月20日,記者從第四屆代理記賬行業博覽會上獲悉,代理記賬行業正經歷從“基礎服務”向“戰略賦能”的深刻轉型,AI如何為記賬、納稅、財務管理等業務流程實現賦能成為大會關注的熱點之一。
圖為第四屆代理記賬行業博覽會現場
在傳統的企業運營中,法財稅工作長期被視為後&職能,屬於被動響應式的成本部門。然而,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落地,這一認知正被徹底顛覆。
會上,法賽律所合夥人、法潤財稅AI創始人王璟發表主旨演講,她認為,法財稅AI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成為推動企業從“被動合規”邁向“主動增效”的核心引擎,真正實現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的範式轉變。
圖為法賽律所合夥人、法潤財稅AI創始人王璟
這一變革的背後,直擊的是企業長期以來在合同、財務、稅務管理中的深層痛點。例如,一家企業曾因合同條款的一字之差遭受80萬元損失,暴露出傳統人工審核的高風險與低效。
另一方面,許多中小微企業處於“報表看不懂、優惠吃不透、自查接到怕”的困境中,而代賬公司也深陷於人海戰術、同質競爭與政策風險的焦慮中,服務價值難以提升。一位長期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士&&,日常工作壓力大,諸如發票看走眼,政策沒跟上,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賺的這點服務費都不夠賠的。”
在此背景下,法財稅AI以“法律+財稅”雙引擎驅動,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圖譜技術,將複雜的法規和政策轉化為可執行的智能指令,在秒級響應中完成傳統模式下需投入大量人力的工作。
具體來看,法財稅AI的核心能力覆蓋合同審查、文書生成、政策實時問答、財報生成與分析、稅務數據採集和風險預警、貿易稅務計算六大板塊,能24小時不間斷提供高效服務。
更重要的是,AI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經營價值的重構。比如,廣州某MCN機構通過AI批量生成合規主播合同,降低法律風險,同時持續優化財稅結構,公司估值自5000萬元提升至8000萬元。
再比如,東莞某五金廠在接入AI系統後,不僅成功將補稅金額從30萬元降為零,還在AI的建議下優化存貨管理,使周轉天數從187天大幅縮短至45天,釋放現金流逾200萬元,大幅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這些變化標誌着一個新範式的誕生:財稅職能正從“報稅機器”轉型為“增長髮動機”。企業和服務機構得以將人力釋放至高價值的戰略分析中,顯著提升服務定價與利潤空間。
圖為第四屆代理記賬行業博覽會現場
王璟強調,AI不是工具而是合夥人,是企業的賦能中&。在她看來,通過法、稅、財三重賦能,把合規數據轉化為現金流、信用資産與政策紅利。“在這場變革中,真正的競爭已不再是同行間的低價內卷,而是能否借助AI打破傳統經營觀念,為企業贏得新一輪商戰。”
AI正在砸碎舊飯碗,但它遞來的是一個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