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理論根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09:55:41
來源:新華網

書評|《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理論根基

字體:

  文/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南京大學行知書院院長趙曙明

《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

蔡莉 葛寶山 李雪靈 於曉宇等著 科學出版社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推動科技與産業雙向賦能、深度融合,並以此牽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鏈”協同,已成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科學出版社,2023)的出版,不僅具有理論前瞻性,更體現出服務國家戰略的實踐價值。該書構建了根理論、幹理論和枝理論的理論體系,系統闡釋了創新驅動創業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第一,創新驅動創業揭示了科技創新引領産業變革的底層邏輯,夯實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石。科技創新作為産業創新的核心引擎,不僅催生新産業,還重塑傳統業態。該書在“根理論”篇中系統梳理的經濟增長理論、熊彼特創新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等,從理論源頭上闡釋了科技創新如何通過原創性突破觸發産業演進的內在機制。同時,基於中國情境提出西方理論的局限及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構建框架,闡釋“觸發—催化—聚變”三階段模型,清晰刻畫了科技創新通過機會集、多主體和資源束等關鍵要素互動,觸發産業創新連鎖反應的動態過程。這些理論深度分析了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為科技創新引領産業變革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創新驅動創業闡釋了産業需求牽引科技突破的反饋機制,緊扣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産業創新不僅關乎技術成果的産業化應用,還更深層次地引導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該書在“幹理論”篇中,圍繞機會發現與創造、動態能力、創業學習等理論,從多維視角系統分析創新驅動創業中各要素互動的理論邏輯,揭示産業需求反向推動科技突破的機制。特別是通過對創業拼湊、組織即興等理論探討,該書揭示了企業如何通過快速響應與資源重構,將産業需求轉化為技術演進方向。這一“反向賦能”機制,凸顯了創新驅動創業在實現“科技—産業”良性循環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

  第三,創新驅動創業提出了多主體協同構建生態系統的路徑,為融合發展的實踐模式提出參考思路。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需要構建開放、協同、共生的生態系統。該書在“枝理論”篇中,圍繞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數字技術可供性、演化理論等,深入闡釋多主體如何通過有效協同,實現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雙向賦能。該篇理論文章着重剖析了創新驅動創業生態系統中主體之間、主體與情境之間的非線性互動機制,為科技成果如何在複雜生態中實現轉化提供了理論依據。特別是在數字化背景下,該書針對相關理論提出了研究局限與未來科學問題,會激發讀者深度思考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實踐模式。

  總體而言,《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是一部體系嚴謹、視角前沿、內容厚重的學術著作。通過對30個經典理論的系統梳理與創新整合,該書不僅在理論層面系統構建了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框架,更在實踐層面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四鏈”協同發展提供了機制引領。尤為重要的是,本書通過提出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框架,提煉“機會集”、“資源束”、“多主體互動”等標識性概念,為構建以中國原創性理論為主幹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做出貢獻。充分彰顯出學者服務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命題的學術擔當。書中各章所提出的未來研究問題,緊密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體現了理論服務實踐、學術支撐決策的價值追求。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企業管理與人才發展的學者,我從該書中看到了中國學者在構建本土創新創業理論方面的努力與成就。該書適合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研究生、政策制定者、創業者與企業管理者閱讀,無論是從事理論研究,還是推動實踐創新,都能從中獲得深刻 啟發。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今天,我們呼籲更多像本書這樣扎根中國實踐、引領理論創新、回應時代命題的學術作品問世。《創新驅動創業的理論基礎》正是這樣一部值得細讀、深思、善用的佳作。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