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題材兒童小説《芥園花鋪》出版,再現戰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7 15:23:37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抗戰題材兒童小説《芥園花鋪》出版,再現戰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

字體:

  由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接力出版社主辦的“戰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抗戰題材兒童小説《芥園花鋪》研討會”日前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圍繞《芥園花鋪》的思想內涵與藝術特色,以及兒童文學在歷史敘事與美學表達上的創新與突破,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

  《芥園花鋪》講述了蘆花鎮上羅友梅一家以花鋪為掩護傳遞抗日情報,以及抗戰勝利後收養日本孤兒的故事,展現了普通中國百姓不畏強暴、勇於抗爭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國人堅毅、仁愛、厚道與寬容精神。作品入選“2025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活動現場,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關於戰爭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有一個全球性共識:避免過多展示戰爭中的血腥暴力元素,以免對孩子成長産生負面影響。但回顧戰爭、反思戰爭又離不開戰爭場景。如何書寫戰爭的慘烈,同時以美好的文字進行表達,是一大挑戰,“《芥園花鋪》很好地把握了這一尺度,揭示了在歷史進程中,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人性的光輝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根基。”

  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看來,《芥園花鋪》分別呈現中國兒童在戰爭中所承受的創傷與日本普通家庭被捲入戰爭後的遭遇,揭露了戰爭對普通人的摧殘。這種跨文化、雙視角的敘事結構在兒童文學領域很獨特,拓寬了作品的國際視野。

  北京大學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認為,作者在《芥園花鋪》中運用了不少技巧,比如營造氛圍,製造危機和伏筆等。同時該作很有場面感,各種場面承擔了不同的功能——有的與故事推進緊密相關,有的是呈現曾經的社會和自然風貌,有的則用來生成美感和意境。

  而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暉看來,馬三棗用文化小説的筆法來寫《芥園花鋪》,無論書名、章節名、人名,都體現了一種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戰爭書寫。作品細節豐富,比如關於標語,寫到“糧食不許賣給八路軍”,小戰士加個逗號,改為“糧食不許賣,給八路軍”,描寫很鮮活、輕巧。陳暉説:“馬三棗巧妙留白,筆觸舉重若輕。他考慮到了兒童的接受度,考慮到了面向兒童的童年書寫、戰爭書寫和重大主題書寫應該要呈現的特點。”

  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好書”得主馬三棗是該書作者。他坦言《芥園花鋪》的創作是一次全新挑戰。抗戰時期是一段充滿血與火、淚與痛的歷史,也是一段充滿希望與力量的歷史。芥園的花、鳥,既是戰火中殘存的生機,亦是對野火燒不盡的生命力的禮讚。當孩童仰頭問“為什麼花還在開”,答案早已深埋泥土:因為土地記得每一粒種子的倔強,正如歷史終將銘記人性的光芒。“我用兒童視角去講述那段歷史,讓小讀者能通過生動的故事,感受到先輩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記者:路艷霞)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