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 書法擔當——北京書協洛陽、西安采風綜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04 22:47:57
來源:新華網

文化強國 書法擔當——北京書協洛陽、西安采風綜述

字體:

  為團結引領藝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促進省市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挖掘‌豐富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推動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11月26日至11月30日,北京市文聯、北京書協采風交流團一行18人赴洛陽、西安兩地開展深入調研、參觀學習、創作筆會等采風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采風是文藝創作的重要環節。藝術家們為了更好地創作,需要深入到實際生活中,觀察社會現象,體驗各種生活情境,從而獲取直接的、生動的創作素材。

  北京市文聯高度重視藝術家的采風工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精心挑選參加人員,精細策劃線路和內容,確保采風工作取得深入紮實成效。

  本次采風交流團由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帶隊,北京書協秘書長田靜,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理事兼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程度,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右冰,中國書協會員、北京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偉民,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北京書協理事兼草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朱河山以及獲得十三屆國展入展作者代表梁文斌、延志超、閆榮、楊小剛、董寧、潘婷、岳大昭、田碩、趙辰宇、劉紹章、吳東雨等全程參與活動。參加人員涵蓋了70後、80後、90後和00後各年齡段,有利於以老帶新傳幫帶,互學互鑒共提高,體現了加強人才隊伍梯次培養發展、重點培養青年藝術家的宗旨。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和中華文化重要承載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留了許多書法藝術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11月26日,北京市文聯書法家采風團先後參觀了洛陽古墓博物館和洛陽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墓葬文化和藝術,解讀了不同時期墓葬中建築、壁畫、雕塑、器物、裝飾、銘文背後的文化意義,書法家通過參觀了解了古代社會的文化背景和藝術風格,更深入地理解了書法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淵源。

  洛陽博物館是了解洛陽乃至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示了從史前到北宋時期的歷史文物,包括許多石雕和石刻,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書法風格。書法家們詳細參觀了“河洛文明”“珍寶展”“漢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宮廷文物展”“石刻藝術展”“書畫展”七大專題陳列的從史前時期到各個朝代的文物,了解了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積澱。  11月27日,采風團參觀洛陽美術館、王鐸故居、龍門石窟,與洛陽書協座談交流。洛陽美術館的“洛下魏風—洛陽魏碑拓片展”集中展示了魏碑的書法藝術,通過“原石vs拓片”的形式,讓大家對比欣賞,更好地理解碑帖的細節和美感‌。這種展覽形式不僅讓書法家們近距離觀察和學習古代書法作品,也深入了解了魏碑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點。龍門石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産,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王鐸故居是明清大書法家王鐸的宅第,故居內展示了王鐸的書法作品、手跡、石刻、木刻、拓片等,在此大家全面了解了其書法藝術的獨特風貌。龍門石窟的“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展現了書法從隸書向楷書發展的階段,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在與洛陽書協座談交流會上,北京書協藝術家&&此行感受到洛陽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資源,期待與洛陽市書協建立更深入的交流,邀請“洛下魏風”洛陽碑帖拓片展來北京展出,讓北京書法愛好者感受魏碑書法的魅力。洛陽書協主席劉燦輝對北京書協代表團的到來&&熱烈歡迎,認為此次交流對兩地書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北京書協藝術家積極分享經驗,通過交流增進友誼與合作,提升書法創作水平,共同推動兩地書法藝術邁向新高度。兩地十三屆國展入展作者代表談感受,講體會,交流深入,氣氛熱烈。會後,兩地書法家揮毫潑墨進行了書法筆會交流,雙方互相觀摩、學習交流書法技藝。

  11月28日-30日,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西安,先後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漢魏書法院(馬光州工作室)、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陜西考古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考察了大唐不夜城、西安千古情等文旅融合項目,與陜西省文聯、書協座談交流並舉辦筆會。

  西安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保存了許多有關漢字和書法演變的歷史遺存,使得西安在書法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采風團探訪了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歷史博物館之一,收藏了包括書法漢字在內的歷史悠久深厚的文物,展品也非常豐富珍貴‌。書法家們通過參觀其豐富的展品,深入了解和體驗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秦漢時期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階段,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展示了大量珍貴的秦漢時期文物。書法家們通過參觀秦漢館了解了這一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技法,從而汲取靈感和營養。展示的大量秦漢時期的文物,包括碑刻、簡牘等,對於書法家們研究和學習秦漢書法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在西安漢魏書法院(馬光州工作室),大家看到了很多未公開的稀有珍貴拓片、竹簡等,書法家們大開眼界、如獲珍寶,如饑似渴地邊仔細欣賞、不停地拍照,享受到難得的書法藝術大餐。    11月30日,交流團一行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唐代碑刻、拓片,成為研究中國書法歷代演變及漢字之美的重要場所,是學習研究唐代書法藝術的最佳地點。書法家們在這裡看到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的作品,了解到更多關於各朝代書法的知識‌。陜西考古博物館收藏了大量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各個歷史時期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標本,其中許多文物與書法藝術密切相關。書法家們在此深入了解到漢字的歷史演變,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技法。  

  在北京市文聯與陜西省文聯座談會上,北京采風交流團與陜西省文聯、陜西省書協深入交流,學習陜西省文聯文藝的好經驗好做法,開展書法交流切磋。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陜西省文聯黨組書記張琳、副主席藺雨,陜西省書協主席張紅春等出席交流座談會。雙方希望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深度合作交流,共同努力為文化強國做出貢獻,就今後交流合作達成共識,並希望適時簽訂框架協議:一是每年開展交流學習,互鑒互學,促進兩地文藝發展。二是發揮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陜西文化大省優勢,共同舉辦書法、影視等展演等活動,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影響力。三是發揮兩地人才、資源優勢開展項目合作,如《生命的綠洲》等,打造高品質的文藝精品。四是利用北京市文聯創展空間和陜西省美術館等&&,彼此提供展演服務等活動。  

  交流筆會活動中,北京、陜西兩地的書法家們齊聚一堂,切磋書法創作技能,以書會友,分享彼此的創作感悟。筆會現場,墨香瀰漫,書法家們競相潑墨揮毫,筆酣墨飽,以墨寶贈送交流,相互探討書法藝術。參加活動的書法家&&,此次筆會活動開啟了兩地文化交流新征程,他們持續堅持以文塑魂,互學互鑒,相融並促,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創作更多富有兩地特色的文藝精品,在推進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上攜手共進,共同書寫新時代、新生活。  

  為期5天的采風交流活動,通過現場學習與面對面的交流,有助於書法家們相互汲取不同的創作靈感和技巧,促進理論和技藝的提升。    參加采風交流的書法家們紛紛&&,此行活動安排精細,所到之處感到“震撼”,收穫滿滿,“裝了一腦子、填了一肚子”,需要慢慢消化吸收,使其轉化為自身書法創作的內存能量。他們認為,實地采風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文化氛圍,更加增強了對書法藝術的了解和認同感,有利推動書法藝術的傳承發展‌;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有助於增強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推動書法藝術的創新發展;親身目睹歷史實物資料,攝取事物的細節和感受,激發了創作靈感,使作品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收集到大量的創作素材,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內容;與當地的書法家進行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書法交流和互鑒,共同為文化強國作出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