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期間,Momenta CEO曹旭東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接受了媒體採訪,就智駕企業與車企的合作模式、技術發展路徑以及安全體系建設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頭部企業,Momenta的每一步戰略布局都備受行業關注。
合作模式升級:從供應商到戰略夥伴
“智能化對車企而言是戰略級問題,這讓我們有機會與客戶高層在技術、産品及整車戰略上深入探討。”曹旭東指出,Momenta與車企的合作已突破傳統供應商關係,向“供應商+戰略夥伴”模式升級。
他詳細解釋了合作的多層次性:當前合作不僅涵蓋産品架構設計與方案選擇,更延伸至系統級開發交付,形成“合作一代、規劃一代、預研一代”的迭代節奏。例如,在規劃新一代産品時,Momenta會與車企共同探討新增價值點、成本結構及亮點功能設計,確保技術路線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
這種深度合作模式也得到了跨國車企的認可。曹旭東透露,Momenta與BBA、豐田等國際客戶的合作周期雖長達五至七年,但通過嚴格的技術模塊驗證、量産方案驗證及功能安全要求,最終實現了技術落地的可靠性。“國際客戶的驗證流程雖長,卻為我們提供了技術精進的寶貴機會。”他説。
技術路徑選擇:量産驅動L4無人駕駛
面對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挑戰,Momenta提出了“飛輪戰略”:一條腿深耕量産自動駕駛(Mass Production),另一條腿衝刺完全無人駕駛(Scalable Robo)。曹旭東宣布,公司技術重點已從量産飛輪升級至L4飛輪,目標是在2025年底實現Robotaxi“車端無人”。
與傳統Robotaxi公司依賴高成本改裝車、傳感器及算力的路徑不同,Momenta選擇量産化方案:通過量産傳感器復用海量數據,識別L4級安全Corner case;採用量産芯片與域控制器,降低規模化部署成本。“這一路徑與特斯拉高度相似,但我們的數據飛輪效應更強。
曹旭東&&,Momenta很強的先發優勢,同時規模擴張速度也很快。“在行業供應商裏,我們應該會是最早達到千萬台規模的企業。”
在技術信仰層面,Momenta團隊80%成員擁有深度學習背景,早期便在實踐中形成了“數據飛輪”的技術信仰。曹旭東舉例稱,公司早在2019年便率先將Transformer應用於預測模塊,2023年量産兩段式端到端規劃(DLP),2025年底還將率先量産基於強化學習的Momenta R6 飛輪大模型,持續引領技術迭代。
安全體系構建:多層護欄守護商業化底線
“安全是智能駕駛的基石,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曹旭東直言,近年來的一些安全事故為全産業鏈敲響警鐘。
在內部安全體系上,Momenta構建了“FO自閉環+多層準出”機制:每個功能場景由專人負責,開發模塊需通過組內、組間及算法團隊的三重準出測試,再集成至芯片與整車環境進行系統級驗證,最終由客戶項目團隊進行泛化路測。“僅算法團隊準出環節,就需完成數百項安全場景測試。”曹旭東説。
針對高階智駕的長尾問題(Corner case),Momenta通過強化學習大模型提升安全上限。該模型可在環境中自主探索,通過獎勵機制學習安全駕駛行為,解決傳統模仿學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我們的R6飛輪大模型,在安全性和舒適性上,會有5到10倍的提升。”曹旭東透露。
從合作模式創新到技術路徑選擇,再到安全體系構建,Momenta的每一步戰略都緊扣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脈搏。曹旭東在採訪中的解答,不僅揭示了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關鍵路徑,更展現了這家頭部企業在技術信仰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智慧。隨着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的加速,Momenta的“一個飛輪,兩條腿”戰略能否持續領跑,值得全行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