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深度合作驅動寶馬全球創新——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8 19:13:13
來源:新華網

中德深度合作驅動寶馬全球創新——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

字體:

新華社德國慕尼黑9月17日電(記者胡曉明 李函林 邰思聰)在2025年德國慕尼黑車展期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中國已成為推動汽車産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面對全球車市的深刻變革,寶馬將繼續堅定推進在華合作,攜手中國夥伴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開拓未來。

  在慕尼黑車展前夕,寶馬新世代電動車型iX3在慕尼黑迎來全球首發,並將在2026年於中國市場推出長軸距版。按照中國的續航測試標準,新車續航里程超過900公里,支持10分鐘補能超過400公里的超快充能力。齊普策稱,這款車是迄今為止“中國化”程度最深的寶馬,“它不僅回應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也釋放出寶馬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信號。”

  本屆車展上,寶馬展示的“新世代”車型不僅代表其向新能源轉型的最新成果,也體現出中德産業深度合作的結晶。齊普策説:“這款新世代車型,如果沒有中國供應商的通力支持,是無法完成的。”

  寶馬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不僅局限於國內市場,更覆蓋全球範圍。齊普策&&:“我們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的合作高度專業化、高效務實且以增長為導向,是寶馬電動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9月5日,在德國慕尼黑,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與新世代BMW iX3合影。 新華社發(寶馬集團供圖)

  在智能化方面,寶馬還與阿里巴巴、華為、DeepeSeek、Momenta等中國科技企業攜手推進座艙數字交互和城區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研發。他説:“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創新之源。如果把德國工程能力與中國零部件供應和創新實力相結合,將形成一個全新的産業組合。”

  作為全球性企業,寶馬在歐洲、中國及其他地區保持均衡布局。但在齊普策看來,中國的戰略地位尤為關鍵。他透露説,今年已三次訪華,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海國際車展,並在北京與國家領導人會面,同時他透露將於下個月第四次來華。“中國是我今年訪問次數最多的國家,這足以説明它在寶馬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齊普策&&,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但在他看來,這反而將進一步增強雙方的合作動力。“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在氣候變化應對、産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中國汽車産業的成長為中德攜手提供了更多機遇。無論是動力電池、智能座艙,還是自動駕駛系統,德國與中國企業在産業鏈上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寶馬在中國的發展正是這種合作的縮影。齊普策&&:“我們在中國擁有德國以外最大的産業布局。自2010年以來,寶馬在瀋陽生産基地已累計投入約116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寶馬在德國之外規模最大的投資。”

  隨着投資不斷加碼,中國已成為寶馬在全球最重要的生産與研發高地。寶馬集團在華建立了四大研發創新基地和三家軟體公司,研發人員超過3000人,形成德國以外最龐大的研發團隊。齊普策強調,這不僅是規模擴張,更是寶馬踐行“家在中國”承諾的具體體現。

  數據顯示,寶馬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交付量達31.89萬輛,同比增長18.5%。在齊普策看來,這一成績證明寶馬在電動化轉型道路上走在前列,而中國市場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談及寶馬全球布局,齊普策強調,寶馬始終堅持以全球化經營推進發展,其中自然包括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他説,“合作意味着在競爭中形成合力,融合來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技術,從而實現真正的全球産品。”

9月11日,在德國慕尼黑,人們在慕尼黑國際車展戶外展區寶馬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齊普策指出,中德合作不僅是企業層面的需要,更應成為雙邊關係的重要支柱。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工程能力和數字化進程,為寶馬全球研發和製造注入了活力。在寶馬的全球戰略中,中國的地位已從單純的“銷售市場”,轉變為“研發與創新的重要支點”。

  面對歐洲出現的部分“與中國脫鉤”聲音,齊普策明確&&,真正符合企業與社會長遠利益的選擇,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合作實現共贏,而不是人為製造壁壘。“我們希望融合全球最優秀的技術,而不是彼此隔絕。”

  對於中歐貿易摩擦問題,他&&,寶馬始終主張自由貿易與公平合作,反對歐盟對從中國出口至歐洲的電動車徵收過高關稅。“全球合作對未來至關重要。關稅問題或許難以完全避免,但應盡可能降低。”

  展望未來,齊普策&&,寶馬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攜手本地夥伴推動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推出符合本地需求的創新産品。他説:“未來汽車産業的成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實現,而中國正是這一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寶馬將繼續在中國、為中國進行研發,這不僅提升了自身能力,也將帶動全球汽車産業的創新與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