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轉型攻堅:以自身變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09:01: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銀行業轉型攻堅:以自身變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字體:

  時代浪潮奔涌,金融使命如山。“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業內人士&&,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正經歷深刻變革,對我國金融體系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改革縱深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優化金融機構體系,統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面對新格局,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要牢牢把握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工作主線。

  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産總額474.3萬億元。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面臨着跨界競爭與同業競爭交織在一起的多重競爭格局。面向“十五五”,銀行業肩負着雙重使命:積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進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與結構性變革。

  深度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立業之本。“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為銀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着力提升經濟金融適配性,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李雲澤&&,將高效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産力發展。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為傳統産業優化提升、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培育壯大提供更多金融資源。

  工商銀行董事長廖林&&,將科學編制全行“十五五”戰略規劃,做精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加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抓好當前工作,助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在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金融需充分發揮資金資源配置功能。銀行業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圍繞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持續加大金融支持。

  以科技金融為例,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可通過投貸聯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模式,支持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

  中國銀行&&,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科技貸款餘額4.7萬億元,授信戶數16.6萬戶,綜合化服務累計供給超過8300億元。展望“十五五”時期,該行將繼續立足全球化優勢、綜合化特色,進一步推進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統籌運用股權、債權、保險等工具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引導金融機構錯位發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當前,移動互聯網科技企業憑藉技術優勢和場景資源,正加速擴張金融版圖,在支付、理財、消費信貸等領域對傳統銀行形成強力競爭。與此同時,銀行業內部競爭亦在加劇。深化改革是激發金融活力、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優化金融機構體系,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專注主業、完善治理、錯位發展。對此,多位專家認為,“十五五”時期,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將日益完善,大型銀行主力軍和壓艙石地位及作用將更加突出,中小銀行服務當地、特色發展將進一步取得實效。

  “監管部門將引導銀行業機構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市場定位和服務對象,選擇差異化的發展路徑,避免同質化競爭,共同構築多元有序、健康持續的金融生態。這對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説。

  曾剛&&,無序競爭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也增加金融風險。“十五五”時期,監管部門將加大對銀行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處力度,持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金融機構築牢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風險觀,苦練內功、降本增效。

  “中小銀行必須進行戰略性調整。”回歸到中小銀行自身發展,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中小銀行需及時調整戰略方向,擁抱新經濟、服務新動能,方能在“十五五”期間實現突破。

  劉曉曙建議,中小銀行應明確目標客群,提升專業能力,創新産品服務。具體而言,中小銀行應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化産業體系、新質生産力等相關企業客群,建立與新經濟企業相匹配的價值評估和風險管理能力。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統籌金融發展與安全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強化央地監管協同,豐富風險處置資源和手段,構建風險防範化解體系,保障金融穩健運行。

  既要全面“排雷”,以穿透式監管手段摸清風險底數;又要巧妙“佈線”,設計出兼顧風險化解、業務轉型、市場穩定和各方權益的個性化改革方案。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精準施策,改革化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曾剛&&,“十五五”時期,相關工作將繼續深入推進。強監管主要是指降低金融機構經營層面的風險,這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保障。金融監管部門將持續提升金融監管效能,加強多邊和雙邊協調,織密全球金融安全網。

  專家認為,“十五五”時期,金融監管將向着“主動預警、全面覆蓋、精準施策”方向轉變。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可進一步完善“五大監管”、建立“四級垂管”架構、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以及構建“大消保”格局等,有助於構建全面的風險防範化解體系。隨着人工智能的興起,數字化手段有望在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法治建設是為銀行業發展保駕護航的根本保障。董希淼&&,考慮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深化、大模型應用加速、境外穩定幣立法等帶來的影響,監管制度完善應進一步拓展至數字金融領域。隨着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和金融産品日益複雜,金融監管仍需在數字金融監管、跨境金融風險防控以及進一步提升監管科技應用能力等方面不斷深化和完善。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