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轉型 資本升級 企業求變 北交所構建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生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08:50:46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券商轉型 資本升級 企業求變 北交所構建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生態

字體:

  在10月29日舉行的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創新,合作,開放——全球經濟重構中的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論壇上,一場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精準賦能中小企業”的圓桌對話凝聚共識:金融機構正從“傳統服務者”轉型為“全周期陪跑者”,北交所已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的主陣地,而“耐心資本”與深度服務則是激發科創活力的關鍵。

  從“單點服務”到“生態共建”

  “一次握手,一生陪伴”,財通證券董事長章啟誠以一句凝練的表達概括了券商服務理念的轉變。他介紹,財通證券創新推出“1+3”服務模式,即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全周期陪伴、全集團賦能、全生態鏈結”的服務體系。“我們打破‘客戶圍着牌照走’的傳統邏輯,推動‘牌照圍着客戶轉’,實現一個賬戶、全業務響應。”他提到,財通證券通過“投行+投資+投研”三投聯動,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以十年時間陪伴斯菱股份、運達股份等企業實現從潛力股到行業龍頭的蛻變。

  東吳證券董事長范力&&,北交所四年來已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與“塔基”,而券商須以“根據地戰略、特色化經營、市場化考核”三大法寶精準發力。他分享了蘇軸股份、零碳新材等案例:“北交所的包容性制度讓老牌國企煥發新春,零碳新材從申報到上市僅用半年,市佔率、利潤、股價實現三個翻番。”

  在這一轉型中,中小券商如何突圍?開源證券董事長李剛説:“我們的答案是差異化與特色化。”他&&,開源證券聚焦中小企業,以“種樹理論”布局長期成長,將薪酬激勵與管理框架適配北交所企業非線性增長特點,推動投行從“可通過性”向“可投性”轉變,研究從“賣方邏輯”向“買方視角”升級。

  “耐心資本”與價值發現

  面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本與人才瓶頸,企業代表呼籲“長期主義的資本支持”。中科星圖董事長胡煜坦言,商業航天領域需要持續投入與耐心。他舉例説,馬斯克的星艦已實現回收,我國今年才首次試驗可回收火箭。科技發展需要時間,更需要資本的“耐心、決心與信心”。

  合眾偉奇董事總經理付勇對此感同身受。他坦言,輕資産科技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困境:“儘管普惠政策提供了一定支持,但貸款規模小、利率高,難以覆蓋研發投入。”他&&,登陸新三板後,企業信用背書增強,獲得了國有大行信用貸款,而北交所試點定向可轉債更為長周期研發提供了新渠道。

  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參與者,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樂&&,北交所企業普遍面臨“流動性風險、盈利波動風險與研究覆蓋不足風險”三重挑戰。他提出,公募機構可通過“多發産品、深化研究、引入優質企業”破解困境:“2023年成立的18隻北交所主動管理産品平均收益率為140%,相較北交所指數同期漲幅40%,超額收益近90個百分點。”他呼籲券商加強北交所研究覆蓋,同時&&自身也將對北交所研究機構給予佣金傾斜,共同構建研究生態。

  構建“資本—産業—創新”良性循環

  與會嘉賓普遍形成鮮明共識——金融服務需從“交易導向”邁向“共生導向”。各市場參與方也展現了構建金融服務生態的共同決心。

  章啟誠&&,財通證券正推動“百千萬”産融協同行動,組建數百人“三投”團隊,聯動數千家機構。“我們同步還跟地方園區共建科技金融服務中心,計劃到‘十五五’期間省級以上的高新區、經開區,我們要全部現場入駐綜合團隊,一起為園區企業提供從內部治理到外部拓展的全方位、全要素支持。”章啟誠説。

  范力認為,北交所正成為“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的中國方案”,而券商需堅定踐行“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的使命。李剛也強調,“中小券商的使命是深耕土壤,讓更多‘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付勇對北交所創新工具充滿期待:“北交所試點定向可轉債的市場,意味着公司以後在開拓新的業務模式,進行周期比較長的研發投入的時候,多了一個非常給力的融資渠道。”同時,他也肯定了資本市場對人才吸引的幫助:“公司現在已經登陸了新三板,可以通過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等工具豐富人才激勵的手段,不斷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隨着北交所改革深化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券商從傳統通道服務向全生態服務轉型,公募基金從單純投資向價值發現與流動性提供雙重功能升級,企業從被動接受融資向主動運用資本市場工具轉變,將共同構成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良性生態。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