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景”到“出品”
莫幹山下,一場光影變革帶來的産業生態重構
60多年前,當電影《蠶花姑娘》在浙江德清新市取景時,這片江南水鄉僅作為自然背景存在。
時光流轉,一個甲子後的今天,一直追求光影的德清,已從“場景提供者”蛻變為“內容主權方”。而這一躍遷的核心支點,正是以技術革新為驅動的産業生態重構。
日前,位於德清的浙江博采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采”)AI影視基地正式運營。其佔地10萬平方米的“未來片場”,擁有5個LED虛擬影棚、2個實時預覽棚以及完善的全流程配套設施,多項核心技術指標打破行業紀錄,可實現“劇本創作—數字資産—實時預演—LED拍攝”的全實時閉環虛擬拍攝製作。
走進擁有亞洲單體最大LED虛擬拍攝屏的攝影棚,一塊直徑50米、270度環繞的屏幕映入眼簾。工作人員鼠標一點,環幕上的畫面瞬間由高原雪山切換到宏偉宮殿。置身攝影棚中央,仿佛穿越了時空。
“在這裡,戰爭、車流、球場等耗資巨大的置景,都可以通過LED屏幕上的虛擬場景來實現。”博采虛擬現場組組長郭志偉介紹,虛擬拍攝是一種新興的影視拍攝技術,演員以屏幕虛擬畫面為背景進行表演,然後通過智能合成、實時渲染,直接達到成片效果。“簡單來説,在影棚就可拍完一整部電影,效率是傳統製片的3倍。”郭志偉説。
在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博采展示了其全流程製作技術,被好萊塢製片公司評價為“下一代虛擬製片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的目標是徹底工業化、智能化影視製作流程。”博采創始人李煉説,減少繁瑣的製作流程,就是減少人在中間環節的不確定影響。
博采基地投入運營,使德清人對電影本質有了深的思考:若電影只是在他人的鏡頭裏被動展現風景,那終究不過是時光流轉裏的浮光掠影。只有當創作者親手掌握鏡頭語言,將自己的情感、歷史與夢想熔鑄其中,那光影的絲線才真正堅韌。
漫格時代(浙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最近因製作原創動畫片《兩山間》成功入圍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畫創投大會十強。這是十強作品中唯一將AIGC工作流與二維動畫製作結合的團隊。
公司負責人董琦説,德清提供了豐沃的創作土壤,集聚的影視文化企業形成了良好生態,同行間在技術、創意上的交流碰撞非常寶貴。
在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由浙江反射星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無力償還》,入圍創作中項目單元。這也是德清青年導演陳小雨正在推進的新項目。
陳小雨曾憑藉電影《乘船而去》獲得第25屆上影節亞洲新人單元最佳編劇。前不久,他又斬獲了第12屆浙江電影“鳳凰獎”的“優秀導演”獎項。
這些作品從孕育之初便銘刻着德清獨有的基因。德清不再僅是取景地清單上的一個名字,更是版權方署名欄裏挺立的出品方。
如今,以博采為核心,德清構建了完善的影視産業生態圈。引進43家上下游企業,形成三大産業集群;與完美世界共建人才基地,輸送專業人才;50億元影視基金和相關政策為産業發展提供支持,全産業鏈在縣域落地生根。
此外,德清還打造了莫幹山“編劇村”“作家村”,通過承辦電視劇精品創作編劇高級研修班、長三角電影編劇高級研修班、“取經學堂”編劇入行培訓營等活動,為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成長&&。
博采影視基地開園當天,電影《司徒美堂》和《追夢者》、電視劇《我愛的那些人》、歷史互動劇《資治通鑒》現場簽約,未來將在這裡進行虛擬拍攝製作。 (記者李坤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