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多維賦能外貿企業破局拓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5 08:52: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銀行業多維賦能外貿企業破局拓新

字體: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連續七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

外貿數據穩中有進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撐。記者近期在浙江調研發現,銀行業積極響應外貿企業發展需求:一方面持續創新金融産品服務體系,以“信貸+匯率”雙輪驅動,助力企業穩定經營;另一方面聚焦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不斷激發跨境貿易發展新活力。

“銀行的反應速度很快”

“去年年底,我們對今年其實很有信心,感覺是‘大展拳腳’的一年。到了今年4月,外部形勢發生變化,我們也感受到壓力。”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欣絲綢”)財務總監周駿告訴記者。

外貿業務佔嘉欣絲綢總營收的一半以上,是其第一大業務板塊。進入二季度,國際經貿環境更趨複雜,公司面臨匯率波動加劇、匯兌成本上升等挑戰。

為助力嘉欣絲綢應對貿易風險、緩解經營壓力,農業銀行嘉興秀洲支行為其發放貼現融資1400萬元、開立承兌匯票5100萬元,並對集團旗下企業新增授信4000萬元,用於採購原材料、生産設備等,解決企業融資需求。該行還主動提供結匯優惠價格,降低匯兌成本;通過辦理600萬美元掉期和鎖匯業務,幫助客戶鎖定匯率,同時持續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票據業務等綜合金融服務。

“銀行的服務都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反應速度很快。希望未來能提供更多避險或保值增值類産品。”周駿&&,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海外産能布局、積極開拓新客戶,從“危”中看到了“機”。

浙江是外貿大省,2024年全省貨物進出口額達5.26萬億元,同比增長7.4%,佔全國份額為12.0%。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年以來持續加大對外貿及關聯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創新外匯外貿産品體系。

記者從多家國有大行獲悉,2025年1-6月,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積極服務浙企“走出去”,發放跨境直接融資超80億元;服務跨境電商企業收款總額超20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設立全年專項信貸額度2000億元、貿易融資專項額度800億元。截至6月末,外貿企業貸款餘額超1900億元,較年初增加204億元;1-6月投放國際貿易融資近600億元,同比增長38%。依託農銀集團優勢,該行加強境內外聯動,為優質外貿企業提供出海投資、海外上市、跨境並購、境外發債、對外承攬工程等融資增信。1-6月支持“走出去”項目138個,相關業務量同比增長70.6%。

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持續拓展跨境客戶數量,提升跨境資産規模,優化服務質效,做好小微外貿企業減費讓利。截至6月末,外貿貸款餘額超210億元;累計為小微外貿企業授信1022戶、金額135.79億元;累計為小微外貿企業放款1009戶,金額112.63億元。

全方位發力賦能外貿

近幾個月,銀行業密集&&穩外貿行動方案,加快落實各項政策,通過“信貸+避險”雙輪驅動,護航外貿企業穩經營。

多家銀行優化授信政策、簡化審批流程,為企業定制“一企一策”融資方案,強化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廣東一家生産電子産品的出口企業,在全球貿易摩擦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面臨出口市場需求下降、盈利能力減弱的挑戰。為緩解企業的“燃眉之急”,廣發銀行東莞分行聚焦企業生産備貨環節“資金周轉壓力大”“融資成本高”的難題,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迅速設計專屬的融資解決方案,從方案設計到資金出賬僅用了10個工作日。

為提高企業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銀行機構還開發了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産品。郵儲銀行深圳分行日前落地系統內首筆比例期權業務,該業務允許企業同時買入和賣出到期日相同、執行價格相同,但合約金額之比為1:2的兩筆期權,尤其適用於具備一定外匯衍生品交易經驗、希望通過創新金融工具進一步優化匯率成本的企業。郵儲銀行深圳分行交易銀行部産品經理介紹,這一創新産品無需支付期權費,完全鎖定企業到期交割的匯率價格,並能根據企業需求自由選擇交割金額倍數,為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和優化的匯率風險管理方案。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蓬勃發展,銀行業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持續激活跨境貿易新動能。

稍早前,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與國內某頭部第三方支付機構落地分行首筆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據介紹,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將以其在跨境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全球服務網絡的資源優勢,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科技技術優勢深度融合,共同構建起集資金結算、跨境收付款、風險防控於一體的全流程跨境金融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跨境電商企業在資金流轉過程中的痛點,切實提升結算效率,降低運營成本。2024年,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近200億元,增速超10%,業務增長展現出強勁動能。

專家建議為小微外貿再添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以來,金融業持續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協同、産品創新、科技賦能等多維舉措,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降低交易成本,為穩外貿注入強勁動力。主要體現在:一是加強政策協同,通過跨部門協作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如金融監管總局制定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國家外匯管理局升級跨境金融服務&&,銀證保多方協同發力。二是創新金融産品,破解輕資産企業、外貿企業融資瓶頸。如針對小微外貿企業“無抵押、融資慢”等痛點,多家金融機構推出訂單融資類産品,將“數據流”轉化為“現金流”。三是科技賦能跨境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效能。如金融機構依託數字化工具優化結算和融資體驗,通過“跨境匯款直通車”“在線結匯”等産品,為外貿企業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記者在調研中還發現,大型外貿企業憑藉規模優勢,在金融服務獲取上存在優勢,面對生存壓力較大的小微外貿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提升金融産品的適配性。今年5月,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202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加力支持小微外貿企業,依託進出口貿易場景及訂單、物流等數據要素,提升信用評估和金融服務水平,促進外貿穩增長。

“外需不足是我國穩外貿的現實挑戰,當下,我國民營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需求更加迫切,護航民營小微企業不斷‘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董希淼&&,第一,進一步增加高層往來,密切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關係,為中國民營小微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二,各地各部門試水推出各類支持政策,不斷優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外貿營商環境,為民營小微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海關等部門要在暢通物流、降低成本、優化服務等方面繼續&&系列措施,落實好相關政策,營造更好的口岸通關環境,為民營小微企業在內的外貿企業更好地發展做好服務。第四,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主動性,加快産品服務創新,暢通金融血脈,滿足不同類型外貿企業的發展需求,保障外貿企業收匯安全,降低融資和交易成本,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穩住和擴大外貿規模。金融機構還要從數據整合、産品創新、流程優化、風險分擔等多維度綜合施策,構建更精準、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外貿發展的服務體系。如浙商銀行善用避險工具,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避險+結算+融資”綜合金融服務,讓更多民營小微企業敢用、會用、用好匯率避險工具,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