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6年誕生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農業保險公司,到如今覆蓋“海陸空”的綜合性金融保險集團,中華保險始終以“服務國家、服務三農、服務民生,為人民群眾提供保險保障”為使命,緊扣國家部署,將主責主業融入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綠色發展等重大戰略,用保險力量築牢民生底線,激活産業動能,切實服務大局,彰顯國有金融企業的使命擔當。
扎根鄉土的“三農”守護者
中華保險長期深耕“三農”保險領域,作為農業保險的探索者和領先者,農險服務已覆蓋全國29個省市區(計劃單列市)、280多個地市、1500多個縣區,累計為超過3.9億戶次農戶提供了4.7萬億元以上的農業風險保障,累計農險賠款超過千億元,惠及農戶超過8500萬戶次。全力守護糧食安全,積極推進三大主糧及大豆完全成本保險,2024年以來為糧食生産提供風險保障超1650億元。服務藏糧於地,在河南、湖南、江蘇等地開辦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2024年以來承保超330萬畝,在廣東、河南、新疆等地開辦高標準農田設施災毀保險,2024年以來提供風險保障近30億元。中華保險對鄉村振興的貢獻受到農業農村部充分肯定,連續5年致信感謝。
在陜西延安,一場倒春寒讓果農徹夜難眠。但中華保險的“智能防霜系統”已提前啟動:當溫度降至零下,智能煙爐自動點燃,最終將損失率壓降60%。這套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的系統,現已推廣至6個縣區。
不只是對地上果樹的主動災害預防,中華保險探索出“天空地”一體化解決方案,運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地面手持設備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通了農業保險承保與理賠的數據鏈條,極大地提升了農業保險業務的精準度與合規性,同時也顯著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實現了從“天”到“地”的全面覆蓋與深度融合。
養殖業方面,“保險雲魚塘”為廣東18地市150余戶養殖戶免費配備水質監測儀、微型氣象站、水下攝像頭等設備,通過“5G+物聯網”實時推送溫度、溶解氧、pH值等數據,累計投入防災防損資金超500萬元,通過“保險+科技+服務”的模式助力水産業優化生産經營模式,夯實風險防禦基礎,實現從“靠天吃飯”向“科技養殖”的轉型升級。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中華保險以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為指引,將農業保險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核心抓手,構建起“保險+科技+信貸+風險減量”的立體服務體系。
在“保險+信貸”創新中,中華保險與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聯合推出“信貸直通車中華財險特別版”,通過推動農業保險數據和銀行信貸模型融合,憑藉農業保險數據增信,助力銀行開發純信用、無抵押貸款産品。廣東河源某農業公司投保後獲銀行授信450萬元,授信獲得率達150%;湖南株洲某養殖企業申請50萬元貸款,最終獲300萬元授信,切實破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
藍綠共生的責任擔當者
中華保險緊扣“雙碳”目標,以綠色金融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將綠色發展理念延伸至更廣闊的生態領域,構建起覆蓋“海洋碳匯-林業碳匯-清潔能源”的全鏈條保障體系。
在海洋碳匯領域,中華財險遼寧盤錦中心支公司落地遼寧省首個“貝類碳匯價值養殖成本綜合保險”,為1萬畝海域提供1690萬元風險保障,同步探索“碳排放配額+保險+銀行融資”模式。
在林業碳匯領域,中華財險肇慶中心支公司創新“林權 +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碳匯保險”模式,增加了對森林碳匯價值的保障,保障範圍涵蓋了林業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林業有害生物導致的碳匯損失。
在清潔能源領域,中華人壽積極響應“雙碳”目標,2024年出資1億元精準投向清潔能源股權投資計劃,帶動整個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出資4億元投資光電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出資4.5億元持有黃河水東調基礎設施債權,為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中華財險浙江分公司參與承保多個分佈式光伏項目、風電項目、水電項目的財産保險、工程險等,打造滿足多樣化保障需求的保險産品矩陣。
此外,中華財險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在四川雅安推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解決方案,落地林業碳匯保險、大熊貓養殖保險、古樹名木保險、森林火災保險、野生動物致害保險等綜合性産品和服務,共為120余只大熊貓提供60余次遷移護航服務,為534隻大熊貓提供了特種養殖保險服務,風險保障超8億元。在山東曲阜,為超1.1萬株古樹名木提供3.34億元風險保障,實現綠色保險與文化遺産保護協同創新。截至2024年,中華財險綠色保險産品數量超1100個,成為綠色産業發展的重要夥伴。
科技賦能的服務革新者
中華保險以“數字中華”建設為核心,推動保險服務從“傳統模式”向“數智化”躍遷。2024年全面上線的新一代分佈式核心系統,採用雲原生技術重構業務中&與數據中&,實現調度自動化率99.97%、理算自動化率91.4%,系統峰值處理能力達每分鐘31.2萬次,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範式案例。
在應用場景創新中,中華保險引入國産大模型DeepSeek,在銷售輔助、條款解讀、核保作業、理賠風控、客服輔助、經營分析等多場景實現智能交互。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手段顯著提升模型部署效率性,提高吞吐量。同時,構建“算法+數據+場景”三位一體技術體系,形成差異化優勢。
“保交聯動”模式是對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服務的進一步升級。其由中華財險與公安交管部門12123系統直連,實現交通事故線上定責理賠一體化,該模式助力事故處置時長(從發生到賠款到賬時間)壓縮至1小時以內,單案件處理流程較傳統模式縮短超50%。目前,中華財險已在全國30家分公司推廣該服務模式。該&&已累計處理交通事故類案件22.5萬件,佔比報案量超18%,累計服務超45萬人次。
在農險領域,“智慧田園”農作物種植防災減災風險管理項目通過氣象預警、農作物長勢分析、農業四情檢測、生産環境檢測、市場數據分析等功能,為廣東7個地市的8個農業品種提供數智化管理,覆蓋農田超過5.5萬畝,累計發送預警超過6000條,打造科技興農的新範式。
在無人機應用領域,借助北斗衛星技術精準採集房屋數據,並結合無人機巡檢能力,對房屋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掃描,有效保障居民住房安全。該技術還應用於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中華財險目前已建成超7萬個鄉鎮和村級三農服務網點,配置1800&三農服務車和近600架無人機,形成“縣有機構、鎮有網點、村有人員、硬體有支撐”的全方位服務網絡。
銀發經濟的溫暖護航者
當得知成都市新津區的王先生,因腦梗喪失基本生活能力時,中華保險的長護險團隊在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失能評估,使這個家庭每月獲得照護補貼的同時,還為其老伴提供專業護理培訓。
從拮據照護到保險托底,王先生一家的境況轉變,是中華保險用心用情用力為失能家庭提供民生保障的縮影。
截至2024年底,中華財險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已覆蓋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8個城市,其中國家級試點城市16個、地方自主試點城市12個,為2600多萬人提供了近1.2萬億元的風險保障。累計服務失能人員超30萬人次。
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中華保險積極推進適老化服務建設。
中華財險官網、中華保小程序推出“長輩模式”智能界面,可實現字體放大、內容簡潔、重點突出、客戶認證環節簡潔、營銷頻次降低等服務效果;線下網點設置“愛心窗口”,配備老花鏡、無障礙通道等設施,並保留現金、紙質存摺、存單、保單、業務憑證等傳統服務方式,提高老年人辦理業務便利性。同時,開發出“老來保百萬醫療”“中老年人意外險”等産品,有效覆蓋健康醫療、意外等老年人保障需求較大的領域。中華人壽針對銀發群體持續開發多款保險産品,2024年為超5.2萬人次60歲及以上老人送去保險保障服務;為近3萬人次提供養老年金服務;提供養老保障超11億元。為近15萬人次客戶提供理賠服務;賠付支出5.3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推動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增強老年群體獲得感與安全感,將金融服務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中華保險通過技術手段為老年客戶特設置95585專線優先接入通道,截至2024年底,中華財險95585專線共受理老年客戶來電17.83萬件,同比增長42.2%;受理老年人案件14.86萬件,同比增幅47.3%。
權益保護的風險管理者
除了聚焦民生保障,中華保險亦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與風險治理視為重要責任。
在湖南,中華財險長沙中心支公司通過將“3·15”消費者權益日與“三八”國際婦女節進行有機融合,打造“金融安全防護+女性心理關懷”服務模式,在金融知識宣講之餘,特邀心理諮詢師開展“情緒管理與壓力釋放”專題沙龍活動。
在四川,中華財險阿壩中心支公司深入當地州縣紅原牧場,通過藏漢雙語向高原少數民族區居民講解“金融消費者八項基本權益”,介紹金融詐騙手段及防範措施,並通過“以案説險”的形式剖析電信詐騙等陷阱。
以上是中華保險創新金融消費者教育和服務模式的生動體現。中華保險始終高度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優質的金融服務彰顯金融機構的社會價值與發展韌性。
中華保險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貫穿全流程,系統構建涵蓋售前、售中、售後全鏈條消費者權益保護閉環。創新“楓橋式消保”體系,設立“總經理接待日”“共享法庭服務站”,打造“楓橋經驗調解室”,建立第三方糾紛化解專家庫,設立投訴安撫基金,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行“投訴速調速賠”,確保消費者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2024 年中華保險第一批“楓橋經驗”試點的10家機構中,7家機構實現100%化解糾紛、升級投訴“零發生”。截至目前,中華財險在全國32家分公司2000多家機構組織開展“總經理接待日”活動3700余場次,探索出保險業參與社會治理新路徑。
作為風險減量的踐行者,中華保險2023年以來在防災減損領域投入資金超4.3億元,組建5.9萬人次專業隊伍,推送災害預警信息超3600萬條,排查企業風險3.2萬餘次,預估減災減損金額超9.6億元。
從西北邊陲到東海之濱,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中華保險服務網絡已基本覆蓋全國,金融服務延伸至社區樓宇、田間地頭,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服務體系。深耕39年,中華保險久久為功,將國家戰略所指、實體經濟所需、民生福祉所繫,作為創新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奮力書寫“金融為民”的時代答卷。
面向未來,中華保險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以加入中投系統為新的起點,積極融入中投生態圈,按照中投公司、東方公司戰略部署,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中展現更大作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堅實的保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