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5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和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正式招標發行。當日晚間,財政部公告已完成招標工作。根據安排,此次通過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進行招標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20年期500億元、30年期710億元,兩種期限的國債將自4月29日起上市交易。
根據公告,其中,20年期國債“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利率為1.98%;30年期國債“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利率為1.88%;5年期國債“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一期)”,實際發行面值金額1650億元,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利率為1.45%。此次發行的特別國債均自4月25日開始計息,招標結束後至4月25日進行分銷。
根據財政部此前發布的發行安排,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三類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在4月至10月期間陸續發行,發行時間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另外,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在5月23日首發。預算安排顯示,我國今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較2024年增加3000億元。其中,8000億元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建設,5000億元用於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超長期特別國債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發力點,有利於穩增長穩投資,優化央地債務結構,且更好匹配較長期限重大項目資金需求,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4月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同時啟動發行,另外未來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債券還會保持較快發行節奏,這意味着債市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行高峰。伴隨外部經貿環境發生變化,宏觀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顯著加力。當前財政政策的要點是加快支出節奏,適當把安排在下半年的財政支出前移到二季度,全力提振內需,特別是要通過更大力度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其它政策工具創新,有效提振國內消費。這也意味着今年新增11.9萬億元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將整體前移,同時為下半年財政加力騰出空間。
機構人士預計,接下來貨幣政策會強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通過流動性支持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可選的政策工具包括降準、加大MLF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力度,更大規模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另外,也不排除央行恢復在二級市場國債買入操作的可能。”王青認為。
袁海霞認為,由於後續政府債券供給壓力較大,需加強貨幣財政協調配合,通過適時降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如買斷式逆回購等)提供流動性,減輕銀行負債端壓力,降低政府債券集中發行可能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同時,需繼續保持低利率環境,降低政府債券付息壓力和整體社會融資成本,保障債務可持續。此外,也需注重金融資源和財政資源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配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