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機構優結構調資源 科技金融向“新”出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1 08:42:11
來源:上海證券報

銀行機構優結構調資源 科技金融向“新”出發

字體:

2024年是金融業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首個完整年度。2024年年報顯示,發力科技金融正在成為上市銀行共識,各家銀行正逐步從組織架構、資源調配、考核機制、構建生態圈等多方面入手,助力科技型企業更好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模式更加精準。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周期長、風險高、輕資産化特徵明顯,單一信貸難滿足多樣化融資需求,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正在成為金融機構布局的重點。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科技型企業貸款增長快

記者在梳理年報時發現,2024年,各家銀行把資源用在“刀刃”上,優化資産結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

以國有銀行為例,2024年,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增幅超過26%,農業銀行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增幅超20%,工商銀行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增幅為16.7%。

科技金融成為銀行2024年信貸投放的最大亮點。比如,2024年光大銀行信貸總規模逼近4萬億元,年增不到1500億元,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比上年末增加1123.74億元,增長42.06%;2024年,科技金融貸款佔興業銀行總貸款比重提升至16.89%。

一家國有大行相關負責人在業績發布會上&&,今年將加快推動融資上量,通過單列信貸規模、優化政策體系、加大資源投入等,確保金融“活水”更多流向科技型企業,促進信貸投放、股權融資等業務實現較快增長。

為了支持科技創新,持續推進科技金融服務提質、擴面、增效,監管層近期集中發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勵銀行加大科技型企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加大科技信貸投放力度。鼓勵銀行加大科技型企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靈活設置貸款利率定價和利息償付方式。對於經營現金流回收周期較長的流動資金貸款,可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最長可達到5年。

完善內部管理架構 點燃科技金融創新引擎

行業分析難看懂、風險審批難定論、不符合傳統授信審批模式,一度是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難題。2024年,金融機構着力完善內部管理架構,建立科技金融的組織架構,以及專屬的審批及考核機制等。

記者梳理發現,在組織架構上,大多數銀行是在總行層面成立專門的科技金融委員會或科技金融中心,授權部分科技資源富集地區所在一級分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並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網點,構建“總分支網”的架構,形成上下貫通的協同推進機制。

例如,中國銀行構建了全層級科技金融組織架構,即成立總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4家一級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在科技資源集聚區域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構建“總—分—支”科技金融多層次組織體系。

再如,工商銀行高級管理層成立了“五篇大文章”委員會及各領域專門委員會。工行副行長張守川在2024年度業績説明會上回答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時介紹,工行總行成立科技金融委員會,在同業中首家成立總行級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國設立25家區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設6家,基本覆蓋境內科創的“高地”。

與工行類似,交通銀行在總行層面成立了科技金融委員會,初步建成“總分轄支”四級組織體系,形成上下貫通、總分聯合、母行與子公司協同的推進機制。

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銀行在配套專屬的審批及考核機制,解決科技型企業“識別難、准入難”等共性問題。

記者梳理年報發現,建設銀行在加快推進科技金融專業化機構建設的同時,配套了差別化審批與産品創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通過構建科技型企業全要素數字化評價體系等,提升科技型企業融資可得性。

多家銀行還優化內部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免除一線信貸人員的後顧之憂、激發科技金融的內生動力。“加強考核引導,建立敢貸、願貸的長效機制激發基層員工的活力。”一家國有大行副行長説。

構建科技金融生態 暢通科技産業金融循環

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周期長、風險高、輕資産化特徵明顯,單一依賴信貸難以滿足其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多家金融機構發力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暢通科技産業金融循環。

浙商銀行創新“金融顧問綜合化服務科創企業新模式”,積極對接政府部門及外部機構,持續優化科技金融風險共擔機制、推進“貸款+外部直投”、探索服務知識産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場景。

許多銀行完善了對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鏈條,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比如,寧波銀行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公司-零售-投行”聯動的科創服務體系,打造科技型企業服務生態圈,助力培育新質生産力。

“2024年,我行構建‘1+7+N’科創金融專營體系,依託‘數據+專業化’雙輪驅動,自主研發科創企業成長性評估模型,加強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構建起支撐企業科技創新的全周期、全鏈條金融服務生態。”杭州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模式更加精準。”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認為,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周期長、風險高、輕資産化特徵明顯,單一依賴銀行信貸難以滿足其多樣化的融資需求,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勢在必行。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