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既是飽含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又是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近年來,昆山堅持把“三農”工作納入現代化建設全局,創新開展鄉村振興“五百行動”,深入實施産業賦能“百村共興”、人居環境“百村共美”、強村富民“百村共富”、文明和諧“百村共治”、城鄉融合“百村共享”,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作示範,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南特質、昆山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百村共興 打造現代化都市農業標杆
陽澄湖大閘蟹是昆山響亮的招牌之一,每到吃蟹的季節,陽澄湖大閘蟹在各地的餐桌上廣受讚譽。在昆山巴城鎮,為進一步推動大閘蟹養殖的健康發展,率先突破池塘養殖的技術瓶頸,規範池塘養殖的生産過程,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産業研究院應運而生,與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進行合作建設,加快大閘蟹産業優化升級。
據養殖技術人員介紹,目前研究院正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實施水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以打造“陽澄五好蟹”為目標,以持續“七大創新”為動力,以樹立“九好形象”為抓手,推動大閘蟹特色産業延鏈強鏈補鏈,初步建立起“育繁推一體,産學研融合”的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特色産業創新集群,全力寫好大閘蟹産業發展新篇章。
陽澄湖大閘蟹是昆山“百村共興”的縮影。為實現共興目標,昆山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産”三篇文章,持續壯大陽澄湖大閘蟹、柏廬大米、昆山梅山豬三大優勢産業,精心舉辦品牌活動。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百村共興”圍繞昆山三大産業鏈進行打造,同步增強其他土特産的含金量,帶動全産業鏈的融合發展,“通過‘百村共興’行動,我們全力探索‘小體量作出好文章’的發展模式,打造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的示範典型,勇當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發展的探路者”。
百村共美 塑造江南水鄉人居典範
在昆山周市鎮斜塘村,一片簡約的“美麗菜園”大大提升了村民們的生活品質。斜塘村整合村內7畝閒置地塊,清除垃圾,拆除違章建築,圍出一塊“美麗菜園”進行規範管理,不僅提升了整體環境衞生水平,也增強了村民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提升了種植意願。為進一步加強菜園管理,村幹部與村民牽頭協商制定《菜園公約》,引導村民規範蔬菜栽種,做好田園管理,鼓勵恪守公約、相互監督。
這樣的菜園在昆山數不勝數。在“百村共美”行動中,昆山為提升鄉村建設品質,認真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美麗經濟、美麗生態、美麗生活“三美融合”,努力實現“走到每個村都是特色田園鄉村、看到每處景都是江南水鄉風貌”。
昆山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持續發力,成果頗豐。在“點”上,昆山注重精緻精細,全域推進美麗庭院、美麗菜園、美麗田園、美麗漁場、美麗村莊建設,加快推動鄉村實現從“一時美”到“持久美”轉變。在“線”上,昆山強化串珠成鏈,堅持以湖為脈、以水為媒,積極打造特色民宿、共享農莊等高端鄉村旅游産品。在“面”上,昆山彰顯全域美麗,大力實施“六美示範工程”。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對於老百姓而言,最實惠的是對環境的感受度,“要以‘組團’的形式讓大家都美起來,積極構建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融合發展新格局”。
百村共富 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躍至蘇州前列
面對村集體資金多頭存儲、違規開設銀行賬戶等亂象,如何保障村民們“錢袋子”的安全?昆山花橋鎮給出了答案。花橋鎮率先開展“昆農惠”資金管理項目試點工作,最大程度保障資金安全,在充分遵循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意見的基礎上,將整個實施過程公開透明化。項目實施後,村級利息收入增長實現了質的飛躍,村級收入增加近千萬元。
一家富不夠,一村富也不夠,百村富才是真正的富。在“百村共富”行動中,昆山提升強村富民成效,千方百計保障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完善集體經濟帶動機制,昆山鼓勵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抱團發展、資産盤活、村企聯建等途徑提高經營收益,全面推行“龍頭企業+集體經濟+農業基地+專業農戶”的富民合作模式,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水平躍至蘇州前列。
此外,昆山健全新型主體培育機制,深化全國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試點縣市建設,建立“教育有資助、社保有補貼、創業有扶持”發展機制,累計認定高素質農民2191名。同時,昆山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産業扶持、財政補貼、金融保險、人才激勵等政策支持力度,並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02家,培育示範家庭農場248家。
百村共治 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在昆山高新區新樂村,有一家別具一格的“積分超市”,村民們可以憑“誠信積分”換取各類生活用品。新樂村運用積分制管理,通過諸多正面引導的加分項和配合村莊治理的扣分項,讓村民們自發自覺地參與進村莊中的各項事務,共同為村莊的建設出力。
為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提高村民們的幸福指數,新樂村在“積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完善,開啟了“互聯網+積分+網格”的鄉村“智”理新模式,圍繞網格化、積分制、大數據,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樂村村委會主任介紹,在共治過程中,村民們在物質上得到了享受,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得到了昇華,鄉村治理從“大管家”變成了“大家管”。
像新樂村這樣的村莊,昆山還有很多。昆山在“百村共治”中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創新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昆山着力夯實基層堡壘,加快構建善治格局,豐富拓展“公眾評判庭”“吃講茶”“百姓議事廳”等民主治理實踐,創新推廣鄉村家庭積分管理模式,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共同體。同時,昆山深入開展文明鎮村、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道德講堂等載體作用,持續開展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條”專項宣教行動,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村入戶,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百村共享 高質量打造“城鄉共同體”
鄉村振興不能僅依靠農業農村自身的發展,還需打破城鄉之間的發展壁壘,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昆山在“百村共享”中提升融合發展水平,加快城鄉生産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均衡配置,努力讓每一個新老昆山人都成為幸福的昆山人,讓第一故鄉、第二故鄉都成為圓夢的創業之鄉。
在昆山,崑曲的名片格外閃亮。為推動城鄉功能品質化,昆山連續舉辦5屆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建成戲曲百戲博物館、周莊數字夢工廠、奧體中心等一批文體場館,精心舉辦露營節、文化節等特色活動,統籌布局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公園體系”,“推窗見綠、開門進園”成為昆山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在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昆山有序推進垃圾分類、清潔能源、數字鄉村等重點工程,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向農村下沉、向人民傾斜。“近年來,昆山制定實施的‘百村共享’行動,以城市的現代化帶動農村的現代化,以農村的現代化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造了以‘公共服務均等、基本權益平等、發展成果樂享’為特徵的城鄉共同體。生活在農村,農民一樣可以享受現代城市的生活。”昆山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説。
自鄉村振興“五百行動”開展以來,昆山市不斷探尋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昆山將圍繞“農業強縣”的目標,堅持守正創新,敢於攻堅克難,善於落地落實,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潘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