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30 11:54:3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英雄城市”丹東:21年走出5位奧運冠軍

字體:

  首發:7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于力、于也童

28日,丹東姑娘崔曉桐和三名隊友一起,在東京奧運會賽艇項目女子四人雙槳決賽中奪金。這是中國賽艇隊時隔13年再奪該項目奧運冠軍,6分05秒13的成績還刷新了該項目的世界最好成績。

東京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見證了中國賽艇的歷史時刻,也見證了丹東姑娘的成長和榮耀。21年來,這座“英雄城市”已走出5位奧運冠軍。

丹東,與朝鮮隔江相望,被稱作“英雄的城市”。70年前,無數保家衛國的年輕人跨過鴨綠江。70年後,硝煙散去,浪闊風平,這裏用另一種報國方式,重新詮釋“英雄”的意義。

7月28日,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從左至右)在頒獎儀式上慶祝。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攝

金牌讓邊境城市再度沸騰

崔曉桐和三名隊友奪金的消息,讓本就炎熱的丹東沸騰到了頂點。

在崔曉桐成長起來的丹東市航海運動學校水上訓練基地,隊員們早早就把“熱烈慶祝崔曉桐徵戰奧運為國爭光”“預祝崔曉桐奧運會勇創佳績”等橫幅,高高挂在教學樓樓體上。隊員們圍坐在一起觀看比賽直播,學校還專門派人去東港馬家店鎮戴家崗村,把崔曉桐的父母和親屬接到學校來一起看比賽。

崔曉桐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謝秋林 攝)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注崔曉桐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的動態,不少人激動得一晚上沒合眼。”丹東市航海運動學校校長張金玉説。

丹東市航海運動學校副校長徐雲波,也是崔曉桐的啟蒙教練。“其實要説緊張,我也不緊張,我了解她,崔曉桐最大的特點是韌勁強,從她以前的比賽看,她有實力。”

丹東姑娘唐賓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獲得女子四人雙槳項目金牌。(謝秋林 攝)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丹東籍運動員王麗萍獲得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丹東籍運動員唐賓與隊友一同奪得女子四人雙槳金牌;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丹東籍選手李娜和隊友大勝“黑馬”韓國隊,歷史上首次問鼎奧運會女子重劍團體冠軍;

2016年裏約奧運會,丹東籍選手鄭姝音奪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級金牌;

2020年東京奧運會,崔曉桐和隊友們一起,獲得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比賽冠軍。

21年,這座“英雄城市”已走出了5位奧運冠軍。這座城市正誕生更多新的“英雄”,創造著新的故事。

唐賓與隊友在領獎臺上。(謝秋林 攝)

奧運冠軍從這裏這樣出發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丹東姑娘王麗萍在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幫助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悉尼奧運會上唯一一枚田徑金牌。

王麗萍的成長道路是艱辛的。當時在丹東市體育運動學校訓練的王麗萍,由于缺少力量訓練,身材瘦弱。她的啟蒙教練趙世良就找來石盤,用繩子一頭係在石盤上,一頭係在王麗萍的腰上,讓她奔走在泥土場地上。“土辦法”讓王麗萍有了耐力,也有了奮力向上的動力。

崔曉桐(左二)在領獎臺上。(謝秋林 攝)

丹東市航海運動學校曾建在鴨綠江邊。每天清晨4點,學校裏的孩子們便扛著賽艇在江面上劃行。這群孩子裏有一個叫唐賓的女孩,每次訓練,她總是第一個下水,最後一個上岸。當時的教練焉偉亮説,唐賓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吃苦,她的訓練量甚至超過男孩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唐賓不負期望,與隊友合作奪得女子四人雙槳金牌。

在體育界,一些運動員到了30歲就結束了自己的運動生涯。但丹東姑娘李娜卻打破了“慣例”。她曾在退役兩年後重返劍壇。

2012年倫敦奧運會,李娜參加女子重劍比賽,由她和孫玉潔、駱曉娟、許安琪組成的中國“四朵金花”,在決賽中大勝“黑馬”韓國隊,歷史上首次問鼎奧運會女子重劍團體冠軍。

2016年裏約奧運會,丹東籍選手鄭姝音奪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級金牌。這個家住丹東市郊的姑娘,9歲時身高已達到1米64。身高腿長的特點,讓丹東市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姜成林一眼就相中了她。

在體校,鄭姝音起初練的是田徑,但她除了身高比同齡人高,跑跳都不大突出。直到2003年,姜成林把鄭姝音帶到跆拳道隊。

那時,鄭姝音要和一群年齡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訓練、比賽,她常常勝少負多。可鄭姝音喜歡琢磨,慢慢地,她的實力不斷增強,也逐漸在和同齡人的比拼中佔據了上風。

2009年,鄭姝音進入國家跆拳道隊。從2010年首屆青奧會冠軍到2013年全運會冠軍,從2015年的世界大獎賽總決賽冠軍到2016年的裏約奧運會等一係列世界大賽冠軍,鄭姝音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實。

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崔曉桐獲得女子八人單槳有舵手項目金牌。(謝秋林 攝)

這裏的人們愛運動

一個城市在21年間誕生五位奧運冠軍,來到這裏,你就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運動氛圍和精神風貌。

20世紀80年代,丹東市為了發展體育事業,提出了“籃球牽動戰略”,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李曉勇、王仕鵬、孟鐸等一批國內籃壇優秀運動員。

“籃球牽動戰略”不僅讓丹東培養了球隊、球員,更培養了市民們熱愛體育的運動意識。

丹東是一座丘陵城市,為支援群眾健身,當地體育部門將每年的元旦作為登山節,數以千計的市民會通過登山運動迎接新的一年。隨著登山人數不斷增加,當地提出了打造“山水相連邊城大眾健身步道”的策略。

建設百公里“山水相連邊城大眾健身步道”對于丹東來説意義非凡,不但可以放大市民活動空間,有效緩解現有公園人滿為患的局面,更為戶外運動愛好者打造了一條獨居邊城山水特質的徒步旅遊路線。

丹東還是全國有名的毽球城,上至老人,下到兒童都會踢上幾腳。

汪世海是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閒暇之余喜歡踢毽球。因為踢毽球技術出眾,汪世海還被邀請在2013年全運會閉幕式上進行表演。“毽球是一個愛好,也是一種傳承,丹東的毽球運動群眾基礎好,我們希望能把它傳承、發展下去。”汪世海説。

丹東的體育運動成績與全民健身分不開,全面健身意識的形成,也為選拔和培養尖子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丹東體育後備人才多,全市各個學校舉辦運動會,都為我們發現、培養和輸送運動員奠定了基礎,五位奧運冠軍就是通過基層選拔而産生的。”丹東市文體旅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吉偉説。

此外,丹東的幾所體育運動學校都設有思想品德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並不是生硬的説教,而是拿出讓運動員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人物進行教育。“每名奧運冠軍回來後,我們都會讓他們把自身的感受與隊員們面對面交流,給隊員們樹立信心。”張吉偉説。

70年前的硝煙已散盡,英雄的故事留在了這裏。在和平年代,這裏的人們,用堅強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續寫著新時代的英雄讚歌,詮釋著新時代的英雄。(參與:謝秋林)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771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