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時,位於加納首都阿克拉的中國診所還沒到營業時間,蕭可佳和曹珂兩名醫生卻已提前開始了工作。
來就診的是一名急性腹痛的病人。蕭可佳6時多接到他的求助電話後,以最快速度趕到診所,和病人幾乎同時到達。兩名醫生趕緊為病人做了B超檢查,確診後立刻為其打針輸液,終於及時控制住了病情。蕭可佳説:“這種事太平常了,我們也就是提前上班而已。”
8時,隨着病人陸續走進診所、漸漸坐滿走廊兩旁的長椅,中國診所的醫生們普通而忙碌的一天才剛要開始。
【中國針灸 總統盛讚】
中國診所創立於1988年,是加納自1960年獨立後,全國第一家由外國人開設的私人診所,目前有3名中國醫生、8名加納護工。
它的創立者、蕭可佳的父親蕭波今年已逾七旬,仍堅守崗位,為病人看診。中國診所在加納扎根近30年,已成為當地人心中值得信賴的“老字號”品牌。
1985年,蕭波第一次踏上加納的土地。“當年我的姐姐在加納和多哥經商,所以就來這邊走走看看,小住些時日。”沒想到這一來,卻與加納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次偶然機會,蕭波從姐姐朋友處得知時任加納總統傑裏·約翰·羅林斯患有嚴重的肩周炎,出國治療也沒有治好。在朋友引薦下,羅林斯同意嘗試讓蕭波為他進行中國傳統針灸治療。
“一開始,總統對於針灸半信半疑。還記得第一次給他扎針時,他十分緊張,帶了4個衛兵在旁邊陪同。”蕭波回憶道。
羅林斯的疑慮漸漸被針灸術的療效打消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羅林斯的病情明顯好轉,此前他連抬起手臂都困難,治療後已可正常敬禮、握手。蕭波感慨地説:“羅林斯總統非常高興,稱讚針灸的療效太神奇了,勸我一定要留在加納行醫。”
在羅林斯邀請下,蕭波留在了阿克拉的公立醫院工作,並於1988年創立了當地第一家由外國人經營的私人診所——中國診所。蕭波希望在加納一邊開診所,一邊向當地人推廣傳統中醫診療方式,這一幹就是30年。
【扎根加納 做實口碑】
如今,中國診所的口碑影響力已不僅局限於加納。蕭可佳説,中國診所時常接診一些從周邊國家慕名而來的病人,比如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和多哥等,甚至還有患者特意從歐洲飛來看病。
蕭波告訴記者,“中國診所開業30年,從沒做過廣告和宣傳,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患者們口口相傳”。蕭可佳説,來診所就醫的“本地病患大概能佔總人數的80%”。
診所初創階段,蕭波也經歷過一段摸索期。“當地人對來自中國的醫生有顧慮,對針灸等中國傳統療法也不了解,這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治好、服務好每一個前來就醫的病人。”
例如,很多西非本地流行病,如瘧疾、傷寒、霍亂和鼠疫等,在當時的中國並不多見,蕭波在國內工作時沒接觸過太多病例。來到加納後,針對當地實際情況,蕭波花了很長時間研究這類疾病,逐步積累臨床診治經驗。
蕭波很早便認識到青蒿素對治療惡性瘧疾的良好效果。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開始將國內研發的青蒿素藥品引入臨床治療實踐,取得了較好療效,不僅挽救了更多人生命,也悄然樹立起中國診所的口碑。
此外,加納百姓至今仍保留頭頂重物走路的傳統風俗,很多人因此患有頸椎和腰椎疾病,恰巧針灸與推拿在治療調理這類慢性疾病上頗具優勢,通過病人們口口相傳,中國診所逐漸吸引更多人前來嘗試中醫療法。
今年35歲的艾米莉亞是中國診所的護士長,管理着一支7人護士團隊。她在這裡已工作10年有餘,除常規護理工作外,她還承擔英語和加納本地方言的翻譯工作。
中國診所是艾米莉亞從護士學校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蕭可佳説,中國診所的護士都是他們自己培養的,“我們直接從護士學校選拔畢業生,用自己的方式培養管理,留下素質最好的,讓這些精挑細選的護士們在每個細節上都能達到我們的標準”。
【尊重生命 急人所急】
當前,加納一些醫院因醫療條件、人力和接診量等限制,急診服務一直較弱,不少急症病人候診很久才能看上病。
曹珂告訴記者,中國診所目前每天平均接診量在50至60人左右,以現有人員配置,基本可保證有能力優先處理急診患者。
採訪時,來自駐加納中資企業的劉先生陪同一名手指被機器碾傷的工友來到中國診所。蕭可佳和曹珂第一時間對傷者手指進行了縫合手術,從進門到處理結束,整個過程不超過20分鐘。
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工地上有500多個工友,都知道中國診所,大病小病都願來這裡看。在這兒不但能與醫生溝通順暢,診治速度也比公立醫院快。”
蕭波説,他經營診所的宗旨就是任何情況下救人為先。“有時病人危在旦夕,卻沒錢交費,就讓他們或者家屬打個欠條,等有錢了再還。總不能因為錢的事耽誤救人。”
“每年都攢下來一堆欠條,很多後來也沒了音信,”説這句話時,蕭波反倒笑了,“但我感覺很驕傲,能為當地民眾做一些好事,義不容辭。”(石松 趙姝婷)(新華社專特稿)
-
荷蘭診所人工受精弄錯精子 26對伴侶受牽連
【新華社微特稿】荷蘭一家診所在實施人工受精中弄錯精子,可能導致26對在此受孕的女性生下的孩子另有他父。2016-12-29 06:36:53
-
英國一診所推出寶寶受精卵時期拍照服務
不少準媽媽會趁肚子裏的寶寶長到30周時,利用四維彩超為他╱她拍下人生第一張照片。2016-11-28 06:40:57
-
巴勒斯坦有了首家中醫診所
新華社記者高路 劉立偉 經過一年多漫長的等待,巴勒斯坦人烏薩馬·哈比巴拉的中醫診所終於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開張了。2016-09-23 18:11:39

-
“信用免押”能否破解共享單車押金困局?
2017-11-29 08:58:02
-
互動徵集丨2017,你的小幸運
2017-11-28 14:52:31
-
利好不斷!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春天
2017-11-29 08:57:41
-
逾20省“試水”聘任制公務員 有獵頭出三倍工資挖人
2017-11-29 10:22:13
-
宜家“選擇性召回”:兒童保護應無國界
2017-11-29 1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