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諾獎得主石黑一雄榮歸母校
2017-10-13 14:51:5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英國諾裏奇10月12日電 通訊:諾獎得主石黑一雄榮歸母校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顧震球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11日回到母校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給近700名師生和文學愛好者做了一場有關文學創作的講座。

  當晚7時許,身穿黑色T恤衫的石黑一雄出現在位於諾裏奇的東英吉利大學演講廳。作為該校今年國際文學節的首位主講嘉賓,他早在半年前就確定要參加這一活動。本月5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講座門票變得一票難求,校方不得不開闢第二會場進行視頻直播,以接納更多慕名而來的觀眾。

  石黑一雄在演講時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意外之喜。他調侃道,他首先是從英國廣播公司得知這一消息的,“當瑞典文學院想正式通知我的時候,我的電話已經忙得打不進來了”。

  在他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是一件“高於文學本身”的“大事”,“因為文學界需要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獎項帶來更多正能量”;而文學則是一件既重要又簡單的“小事”,它就在每個人身邊,是“人們在睡前、在車上閱讀的那本書”。

  這位出生於1954年的日裔英籍作家説,他年輕時並不想當作家,而是一心想搞音樂創作,且至今喜歡音樂。他認為,文學創作和作曲一樣,很多時候不是依靠邏輯思維做決定,而是取決於創作者出於本能的一種藝術選擇。而音樂能幫助他“保持這種選擇的能力”。

  石黑一雄還談到自己與中國上海的淵源。除了小説《上海孤兒》,他擔任編劇的電影《伯爵夫人》也以上海為故事背景。他説,他在創作時通常不尋求一個特定的故事發生地,但這部電影卻是個例外。他的祖父20世紀30年代被日本豐田公司派往上海工作。“我看過他拍的照片,上海那時候被稱作東方巴黎。我的父親在上海出生。”因此,他嚮導演建議直接到上海取景拍攝。

  石黑一雄1979年在東英吉利大學創意寫作專業攻讀碩士學位,次年畢業。他的第一本小説《遠山淡影》就是畢業作品。他1989年憑小説《長日留痕》獲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他曾多次回母校講授文學寫作。

  當天聆聽講座的也有不少該校創意寫作專業的師生。安德魯·考恩教授曾在80年代初一次聚會上結識石黑一雄,正是在後者推薦下,考恩報考了這所大學的創意寫作專業,後來留校執教。

  他告訴記者,該校是英國第一家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起初學生很少,石黑一雄就讀時也不過10個學生左右。“但在他的作品多次入圍布克獎後,學生人數開始猛增。如今該校共有三四百人攻讀創意寫作,石黑一雄是這個專業重要的推動者。”

  考恩介紹説,該校創意寫作研究生課程氛圍非常輕鬆,不會教學生具體如何寫作,而是給他們創造環境,鼓勵他們自由發揮。石黑一雄在講座上也提到,自己在校期間老師從來不催着看他的作業。但與此同時,學校支持並幫助學生出版作品,40%的畢業生都會出書,這個比例在英國相當高。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79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