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特稿:醫療“洋下鄉” 培養“洋大夫”——“中國智慧”助力非洲社區醫療建設
2017-09-14 10:40:0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特稿:醫療“洋下鄉” 培養“洋大夫”——“中國智慧”助力非洲社區醫療建設

  新華社記者

  在非洲農村泥濘的土路上、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與世隔絕的偏僻村莊裏……在世界上最艱苦、最需要醫療救助的地方,活躍着一批來自中國的醫護工作者。

  白衣天使們醫療下鄉、救死扶傷,帶去抗擊傳染病的中國“救命藥”,培養非洲版“赤腳醫生”,以授人以漁的方式促進當地醫療事業可持續發展。

  打造“不走的隊伍”

  “非洲鄉親們看到我們都驚呆了!”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楊坤清楚記得,村民看到中國醫生“從天而降”時的驚詫眼神。

  今年雨季,楊坤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下鄉時趕上大雨,道路泥濘。他中途棄車,徒步1小時來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入戶隨訪診療。

  “在非洲工作,就是要到百姓中間去!”楊坤反復對記者説。他所在的項目只有兩三名中方專家、7名當地人,卻要覆蓋當地18個區域、100多個村落的10萬人口。

  楊坤説,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中國半個世紀以來在抗擊血吸蟲病方面的經驗推廣到非洲國家。在這一過程中,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打造一支相對專業的本土醫療隊伍,成為重中之重。

  “溝通是個技術活,”他告訴記者,一到當地,團隊成員立即拜會當地政府官員,從部長、省長,到市長、村長,抓緊一切機會宣傳推介援助計劃和項目。

  為了讓當地人盡快掌握技能,中方專家與當地醫療技術人員一同下鄉,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效果相當明顯,團隊裏很多當地人的專業能力明顯提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周曉農認為,結合非洲社區工作,幫助當地基層培訓公共衞生人員,打造“永遠不走的隊伍”,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百姓。

  周曉農負責的首個中外多邊抗瘧合作項目正在坦桑尼亞進行。坦桑尼亞伊法卡拉衞生研究所所長馬桑賈説:“這個項目培養了一批基層衞生工作者,確保當地防治瘧疾能力的可持續性。”

  解決“千年疾患”

  8月,東非島國科摩羅潮濕、悶熱。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青蒿抗瘧團隊與科摩羅瘧疾防控人員深入瘧區,從源頭上對瘧疾“定點清除”,力爭2020年前在科摩羅全國清除瘧疾危害。

  聯合國資料顯示,科摩羅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10年前科摩羅每1000人中就有142人感染瘧疾。

  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復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項目成功實施,科摩羅莫埃利島和昂儒昂島已消除瘧疾,大科島實現了基本控制瘧疾的目標。

  “危害科摩羅人上千年的瘧疾,終於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得以消除,”科摩羅國家瘧疾中心主任巴卡爾深有感觸地説,“中方團隊跟我們是同吃一碗飯、同飲一杯水的兄弟,甚至我們科摩羅人沒有去過的原始森林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科摩羅工作8年的鄧長生博士説,中方團隊先後有200人次赴科摩羅工作,在幫助當地清除瘧疾的同時,還完成了人口普查等繁雜工作。

  當地民眾發自內心地感謝“中國兄弟”。2013年,時任副總統穆哈吉為中國抗瘧專家李國橋和宋健平頒發總統獎章,這是該獎章第一次頒發給外國專家。

  人員上門,設備也上門。中方在非洲推出“模塊化箱房診所”和“模塊化箱房醫院”援助項目,讓醫護人員上門服務更加便利。

  曾參與移動箱房在非洲投放工作的王磊説,這種可移動基層全科診所對於1000人左右的村莊和小規模社區切實有效,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非洲醫務人員不足的問題。

  開展體系化建設

  今年初,中方參與建設的非洲疾控中心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啟動儀式。除了中心總部,還將在肯尼亞、尼日利亞、贊比亞、埃及和加蓬建立5個區域中心。

  國家衛計委國際合作司非洲(援外)處的顧志強説,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之際,中國醫療隊“逆向而行”,第一時間趕赴幾內亞、塞拉利昂等重災區。中方向13個非洲國家提供5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派遣1200多名醫護人員,為塞拉利昂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實驗室,為利比裏亞援建治療中心,為疫情國和周邊國家培訓醫護及公共衞生人員1.3萬人次。

  全球公共衞生中心主任王曉春説,在後埃博拉時期,中方正在通過援建熱帶病防治中心等方式,支持當地公共衞生體系的建設。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去年6月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提升中國藥品監管能力和藥品技術標準,建立藥品監管國際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和國際化監管人才培養機制。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主任吳文達説,這意味着中國藥走向非洲有了更明晰的“制度標準”。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副主任王鯤認為,中國對非醫療援助的模式,已從單一的援建醫院、派遣醫療隊、一次性提供援助藥品和醫療器械,轉向援建疾控中心和高等級實驗室、系統性培養非洲本地醫療人員、為中國藥品走向非洲提供標準認證等,真正踐行了“授人以漁”的承諾。(執筆記者:丁宜;參與記者:陳俊俠、徐力宇、金正、王賓)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特戰隊員練就“快槍手” 5發子彈3秒內出膛
    特戰隊員練就“快槍手” 5發子彈3秒內出膛
    呼倫貝爾秋意顯
    呼倫貝爾秋意顯
    中國首次引進瀕危物種大鼻猴
    中國首次引進瀕危物種大鼻猴
    南遷候鳥陸續飛抵莫莫格濕地
    南遷候鳥陸續飛抵莫莫格濕地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166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