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伊拉克兒童身着民族服裝參加節日慶祝活動。圖片來源:新華網
交 際
伊拉克人沒有姓,彼此習慣稱名。他們名字的組成是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曾祖名等。流行職銜、學銜等銜稱。與客人見面,行握手禮,客人告辭時,行貼面吻別禮。熟人相見,也常行穆斯林傳統禮節,即擁抱、貼面,然後鞠躬、撫胸,説祝願的話。女子之間貼面、吻禮,更為多見。
日常交往中,人們常常以微笑和點頭對待別人,這不是&&贊成,而是出於對人的禮貌。與人交談時,注意要正視對方,不可目光游移旁視,這不僅失禮,甚至被認為是在侮辱對方。交談時,忌諱雙手交叉,認為這是令人厭惡的失禮行為。
伊拉克人赴約不在乎遲到,認為是風度的體現。政府機關上班時間是8時到14時,有午休習慣,星期四為周末。與伊拉克人交往中,不要讚美他們所擁有的物品,否則,他們會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按照他們的習慣,這種讚美含有“我想要”的意思。若讚美他們的太太漂亮,會引起丈夫不滿,甚至會終止與你交往。
飲 食
伊拉克人以麵食、大米為主食,副食以牛、羊肉為主。最普通的麵食是烤制的發面大餅,吃法是將其撕成塊,夾上牛肉或黃瓜吃。米飯的做法是,在大米上面撒上絞碎的米粉、豆子和葡萄幹或乾果,蒸熟後,配合烤羊肉或者烤雞塊以及濃湯一起吃。用水果製作的甜食、餡餅以及酸奶、酸乳渣和奶酪等,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肉類菜肴味道濃烈,必須蒸熟、煮透。佐料是辣椒、蔥、蒜及香料。首都巴格達人喜歡吃烤魚,即將不刮鱗的魚放在火上燒烤,再澆上醬汁,配上西紅柿、洋蔥和辣椒一起吃。
伊拉克人喜歡嚼食橄欖,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腌一大罐橄欖。那裏的蔬菜種類不多,常見的主要是黃瓜和西紅柿,一般是切碎加橄欖油或檸檬汁生吃。水果有桃、香蕉、西瓜、哈蜜瓜、橄欖等。椰棗富含糖分,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食品之一,出産十分豐富,出口世界各地。
在伊拉克,可以買到酒類飲料,當地人可以喝酒。女主人也可以出現於家庭宴會。他們喜喝加糖紅茶,習慣把棗汁和牛奶、羊奶混在一起飲用。
日常家庭就餐,他們習慣以右手抓飯入口。他們認為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是對人的一種污辱。忌諱客人在宴會餐畢後不及時洗手就告辭,另一方面,若遲遲不告辭,會被疑為貪吃和不禮貌。
服 飾
在巴格達市及周圍地區,人們穿着較為開放一些,男穿西服者眾多,而女戴面紗者漸少。而在伊拉克不同地區,人們着裝也有所差異。常見的民族服裝是,男人的白襯衫又長又大,褲子是白色棉布做的“謝奧爾”,腳穿敞口鞋或皮涼鞋。北方庫爾德男子在襯衫外罩一件寬鬆的外衣,腳穿軟底拖鞋或涼鞋。雖天氣炎熱,但男士一般不穿短褲外出。 伊拉克男子有“蓄鬚為美”的習俗,凡是成年男子一般都蓄鬚。
巴格達婦女一般穿長袖寬鬆的束腰連衣裙,稱作“哈夏米”,以黑色和綠色為主。她們喜歡戴金、銀質手鐲和珠寶項鏈。中部和南部婦女常在束腰衣裙袖邊上繡花或鑲上花邊,藍色衣服繡上白色、金色絲線,醒目美觀。
習 俗
在伊拉克,伊斯蘭教是國教,伊斯蘭教的許多重大節日被規定為國家節日,節日期間機關放假。人們鍾情玫瑰花,認為它高雅,象徵着幸福與聖潔,視其為國花。認為鷹是力量與智慧的象徵。
他們對孔雀頂禮膜拜,甚至忌食公雞,因為公雞形象如孔雀。綠色代表伊斯蘭教,在商業上禁止使用橄欖綠。紅色為客運行業專用,灰色為警車專用,黑色用於喪事。
(作者馬保奉 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讚)

-
北京租房新政:會拉高房租嗎?租房能上名校?
2017-08-18 13:14:48
-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一段時期最重要的結構性改
2017-08-18 13:03:42
-
初秋養生注意“五關” 南方人不宜“貼秋膘”
2017-08-18 10:43:47
-
新版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飆升”,你怎麼看?
2017-08-18 10:43:47
-
移動時代來了!手機刷卡乘坐北京地鐵公交全攻略
2017-08-18 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