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戰後重生的盧旺達國家公園
2017-07-15 21:17:3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基加利7月15日電  通訊:戰後重生的盧旺達國家公園

  新華社記者呂天然

  車輪輾過,盧旺達阿卡蓋拉國家公園的土路上揚起一陣紅沙,站在路中間的斑馬匆忙跑進兩旁濃密的樹叢,幾隻狒狒依然不急不忙地互相搔着皮毛。

  “從公園南部入口駛往動物相對密集的北部大概需要4個小時,獅子大多生活在平原,犀牛則在南部,這裡還有湖泊,裏面有許多河馬,沿着水邊的路走,看到動物的概率會大些。”7月中旬的一天,公園嚮導手指着公園地圖向游客介紹着。

  建於1934年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是盧旺達唯一的熱帶草原保護區,公園內有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種地貌,生活着8000多頭大型哺乳動物和約500種鳥類,同時也是一些珍稀物種的家園。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阿卡蓋拉國家公園受到盧旺達大屠殺波及,公園環境遭到破壞,大量野生動植物死亡。

  1994年4月6日,盧旺達時任總統、胡圖族人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乘坐的飛機在盧首都基加利上空被擊落,成為盧旺達大屠殺導火索,持續3個月的屠殺導致約100萬圖西族和溫和派胡圖族人死亡。

  大屠殺結束後,內戰平息,重返盧旺達的難民佔據公園大量土地,原本佔盧旺達全國面積約十分之一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面積減少一半多,從原來的2500平方公里減至約1100平方公里。回歸的難民為保護莊稼驅逐並獵殺獅子,使獅子最終消失。

  據媒體報道,盧旺達境內獅子數量曾一度達到230頭,但到2000年前後,盧旺達最後一隻獅子被殺,在接下來長達10多年的時間裏盧旺達再也沒有發現過獅子,直至2015年從南非引進。“最後三頭獅子是被毒死的,太令人難過了。”獸醫托尼説,他依然保存着那些獅子的照片。

  上世紀70年代,阿卡蓋拉國家公園生活着超過50頭東非黑犀牛,由於生態破壞和盜獵等原因,東非黑犀牛數量減少。2007年,東非黑犀牛最後一次在盧旺達出現。今年5月,盧旺達從南非引進20頭東非黑犀牛,才使犀牛重回盧旺達。

  盧旺達財政與經濟計劃部長克拉韋爾·加泰特今年6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盧旺達大屠殺破壞了盧旺達社會和經濟基礎設施,造成經濟衰退,盧旺達為重建作了許多努力,並取得成效,1995年以來,盧旺達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8%。

  伴隨着國家重建,盧旺達政府也開始恢復阿卡蓋拉國家公園,採取措施提振旅游業,改善公園生態系統。2010年起,盧旺達發展委員會和非營利性保護組織“非洲公園”開始共同管理公園,調整公園執法隊伍,減少盜獵發生。據盧旺達發展委員會2015年發布的數據,近年來阿卡蓋拉國家公園的動物數量大幅增加,每年接待游客2.8萬人次,是盧旺達接待游客數量最多的國家公園。

  夕陽西下,余暉倒映在阿卡蓋拉湖面,數量繁多的水鳥立在岸邊枝頭,不時掠過水面,又倏爾飛回枝上。“看,非洲的夕陽多美啊,你們回去一定要上網給阿卡蓋拉點讚,讓朋友們都來看看。”嚮導羅伯茨對游客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老撾首都一商貿城發生嚴重火災 多為中國商戶
    老撾首都一商貿城發生嚴重火災 多為中國商戶
    美國412名從醫人員涉嫌騙取藥物被起訴
    美國412名從醫人員涉嫌騙取藥物被起訴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法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法國
    戰高溫 練精兵
    戰高溫 練精兵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13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