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牧羊人塔可”和全球化故事
2017-07-14 07:44:3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在墨西哥,街頭小吃攤永遠是一道城市風景,而“牧羊人塔可”常常是這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種。

  初來乍到的游客,首先會被小攤熱火朝天的場景所感染:高高的烤肉柱緊靠着旺盛的炭火,攤主一邊旋轉烤肉柱,一邊將烤成金黃色的肉片切下……但等等,這似曾相識的景象,難道不是在做中東美食沙瓦瑪——在中國常被稱作土耳其旋轉烤肉嗎?

  相信很多人對土耳其旋轉烤肉都不陌生,在歐美國家它已同漢堡、三明治差不多一樣普及。剛剛舉行過G20峰會的德國漢堡市街頭,就幾乎隨處可見這種小吃。

  不過墨西哥的“牧羊人塔可”有些不同:肉片選的是當地食材,發面餅也被玉米餅替代,還要加上菠蘿、香菜、洋蔥,以及當地三餐不離的辣椒醬。這種獨特的吃法,是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後代所發明,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超過10萬黎巴嫩人移民墨西哥,是當地最重要的移民群體之一。

  考量一個國家的移民史,飲食往往是最好的切口。“牧羊人塔可”,源自中東地區,又帶着墨西哥特色,這正是移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初來乍到的新人,在陌生的環境下求生存,在迥異的文明中受熏陶,最終形成有別母國的全新傳統,並為所在國接受。

  甚至“牧羊人塔可”的原型——土耳其旋轉烤肉,也有類似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大量土耳其勞工前往聯邦德國工作,自然也帶來了故鄉的美食。工人大都按件計酬,為了節省時間,他們不再像家裏那樣把烤肉和米飯裝盤一起食用,而是卷在面餅裏迅速填飽肚子。

  自此,這種全新的吃法開始風靡歐洲,並在短短幾十年間傳遍全世界,最終又“榮歸”伊斯坦布爾,重塑了當地的小吃業態。如今,土耳其裔移民也在歐洲特別是德國站穩了腳跟,280萬土耳其裔移民居住在德國,在那支奪得巴西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的德國國家隊中,就有多名主力是土耳其裔。

  “牧羊人塔可”成為墨西哥小吃,土耳其烤肉走遍世界,承載的都是移民被接納並融入當地的歷程。這樣的故事,在過去幾百年間的人類發展史上,從未停歇。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和社會進步,大大地拉近了文明間原本遙遠的距離。人口流動伴隨着世界現代化進程一路而來,逐漸成為全球化的標誌之一。

  現在,漫步在紐約街頭,常常能看到販售比薩、百吉餅和椒鹽卷餅的攤位,這些如今被視為紐約名片的小吃,分別來自意大利、波蘭和德國。正是對移民的包容和接納,造就了紐約的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不同民族、種族和文明的交融、碰撞,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立國強國的根源之一。

  文化深度交融,豐富了人類文明的色彩。其中的故事,於個人,可能是一場融合了希望和奮鬥的人生旅程,於國家,則可能是一個展示開放和包容的歷史進程。

  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個世界理應變得更加開放,而不是關上大門。(李 強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一諾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戰高溫 練精兵
    戰高溫 練精兵
    暑期課堂“零距離接觸”食品檢測全過程
    暑期課堂“零距離接觸”食品檢測全過程
    大山深處的紅色傳承
    大山深處的紅色傳承
    “天坑村”的“通天路”
    “天坑村”的“通天路”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6129655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