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奧地利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禁止土耳其經濟部長尼哈特·澤伊貝克奇入境,參加將于7月15日舉行的在奧土耳其人紀念土耳其政府挫敗政變一周年的活動。奧地利外交部長塞巴斯蒂安·庫爾茨稱,大規模集會將對公共秩序及安全構成威脅。
對此,土耳其政府給予了堅決回應。據土耳其媒體報道,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稱,土經濟部長在“7·15”未遂政變紀念活動框架內訪問維也納遭到阻撓,表明奧地利“在維護民主價值觀上並不真誠”,而土耳其舉行紀念活動悼念政變中犧牲及受傷的人,正是“對民主的捍衛”。
此前3天,荷蘭剛剛以同樣的理由宣布土耳其副總理圖格魯爾·圖克斯為“不受歡迎的人”,拒絕其入境荷蘭參加紀念集會。
隨著7月15日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周年紀念日臨近,土耳其政府派出高級別官員分赴歐洲各國,參加土耳其人舉行的紀念活動,但此舉顯然並不受歐洲歡迎。土耳其高官接連被拒入境,引發又一輪土歐互撕,使近一年來陰晴不定的土歐關係更加剪不斷理還亂。
去年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埃爾多安政府展開肅清“居倫運動”支援者的行動。歐盟由此指責土耳其在民主與法治上倒退,土耳其則指責歐盟未向其表示聲援。因剛剛就難民問題達成一致而稍顯緩和的土歐關係再次緊張起來。
今年4月,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擬將議會制改為總統制,新憲法將賦予總統埃爾多安更多實權。歐洲國家普遍認為,修憲使議會失去權力制衡的能力,是土耳其政府向“獨裁”政權邁進的一大步。
在如此背景之下,埃爾多安政府為了鼓動更多旅居歐洲國家的土耳其籍公民參與投票,派出多名政府高官赴歐洲國家進行公投拉票宣講,自然遭到相關歐洲國家的強烈抵制,紛紛祭出“禁止入境”大招。
據德國媒體報道,3月11日,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赴荷蘭參加公投集會,荷蘭政府禁止其乘坐的飛機降落鹿特丹,並將從德國入境荷蘭的土耳其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驅逐出境。恰武什奧盧原計劃在德國漢堡進行的公開演講,亦被當地政府以“消防措施不到位”為由取消,不得不改在土耳其駐漢堡領事館內進行。其間,瑞士、瑞典、丹麥也紛紛以安全為由宣布禁止土耳其官員入境。奧地利則宣布正在起草一項法律修正案,以阻止他國政治人士赴奧地利舉行拉票性質的集會。
在G20漢堡峰會前,土耳其曾向德國政府提出準許埃爾多安在峰會期間參加公開活動,向旅居德國的土耳其籍公民發表講話,遭到德國拒絕。
歐洲國家的警惕不無道理。“二戰”後,由于勞動力不足,以德國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國家從土耳其大量引進外籍勞工從事低端工作。據統計,目前常居德國的土耳其公民高達140萬,荷蘭土耳其籍人數為31萬,奧地利為11.6萬。不同的宗教信仰及較低的社會地位,使土耳其人不能較好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在文化和心理上與母國保持密切聯繫。
如果允許土耳其政治人士在本國從事政治活動,只能使當地土耳其人更深地卷入母國內政,不僅在政治上與歐洲更加疏離,也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事實證明,早在土耳其去年發生未遂政變時,身在歐洲國家的土耳其人就已經分裂成不同陣營,在所在國舉行集會、遊行、抗議甚至對抗,增大了當地治安壓力。
歐洲國家又一輪“禁土入境”潮,更加彰顯歐洲國家在此問題上的態度。盡管歐洲一貫聲稱奉行民主,但在現實選擇中顯然更加務實。這無疑狠狠灼傷了一直積極“脫亞入歐”的土耳其的心。
土耳其1987年申請加入歐盟,1999年獲得候選國資格,2005年啟動入盟談判。由于宗教及政治的巨大差異,土耳其入歐談判一直並不順利。雙方罅隙本就難填,如今土耳其因其國內政局變化衍生出的與歐洲的種種“事端”,是否會讓土耳其與歐洲漸行漸遠,尚需拭目以待。(記者 汪莉)

-
攝影徵集丨向高溫下的建設者致敬
2017-07-11 08:22:02
-
我們拿什麼跟迪士尼、好萊塢爭奪孩子的眼球?
2017-07-12 09:08:42
-
高溫補貼遭"烤"問,如何保障"清涼權"?
2017-07-12 08:25:20
-
人類給自己刨過哪些大坑?
2017-07-12 09:08:42
-
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2017-07-11 08: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