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來到中共六大會址
2017-07-05 13:12:5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莫斯科7月4日電  通訊:“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來到中共六大會址

    新華社記者范偉國 米俊峰

    當地時間4日上午,在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對外開放一周年之際,廣東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圖書圖片聯展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莫斯科和中共六大會址所在地五一鄉的100余名俄羅斯各界民眾,匯聚到這座別墅式古建築參觀展覽。此次聯展是2017“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系列活動之一。

    中共六大是中共歷史上唯一一次在中國境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2010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就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達成共識。2013年,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的補充議定書,確定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作為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的分支機構管理和運營。

    “中共六大會址的修復和開放,是中俄友好得到弘揚的一個重要見證,”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館長張中華&&,“展覽館開放一周年之際,廣東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圖書圖片聯展,奉上了一場思想和文化的盛宴。”

    據悉,自展覽館2016年7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已接待觀眾6000多人次,其中俄羅斯觀眾超過2000人次。展覽館成功組織舉辦多場演出和中國文化講堂等文化活動,成為莫斯科郊外又一地標性建築、俄羅斯民眾感知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國游客紅色旅游目的地之一。

    “看到一系列精美的圖書圖片,讓我産生非常強烈的願望,很想去中國去廣東走一走、看一看,”莫斯科居民娜佳興奮地説,“特別是習近平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讓我看到了中國日益繁榮昌盛的力量源泉。”

    展廳裏擺放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海上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叢書)》、《中國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等200多種書籍,內容從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廣東經濟社會建設新成就,到中國歷史、文化、文學、廣東民俗風情、旅游地理,十分豐富。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俄文版的展&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中國部主任科布澤夫説,通過讀這本書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發展,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他認為,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是俄中文化交流深入到俄羅斯基層的有益嘗試,很接地氣。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70多幅攝影作品,多角度反映廣東經濟建設、文化與傳統、自然風光以及廣東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情況。

    “往事並不如煙,撫今追昔,令人感慨萬千。”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説,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舉行圖書圖片展,希望能讓俄羅斯民眾近距離感知今日中國的發展和嶺南傳統文化的積澱。

    他&&,當前廣東全省上下正以習近平主席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為強大動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推動高新科技産業發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開拓創新、奮力向前,期待廣東與俄羅斯的經濟文化交流領域不斷拓展。

    在100多名俄羅斯參觀者中,有不少年輕人。“這張圖是赫赫有名的深圳騰訊集團,有一個可愛的企鵝標誌;那一張是美麗蜿蜒的珠江,江畔矗立着廣州塔……”他們當中有的已是“廣東通”,主動為同學當起義務講解員。

    “在展覽館建設期間,參與建設的中國朋友就和五一鄉居民建立了深厚友誼,”莫斯科市五一鄉副鄉長安德烈·瓦列金諾維奇説,“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展示,讓五一鄉居民以及其他更多俄羅斯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和廣東文化。”

    “內容豐富的圖書圖片展,正是廣東近年來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向俄羅斯朋友展現廣東朝氣蓬勃的形象,讓大家感知今日中國和廣東。”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副館長馬先軍説。

    在活動現場,主辦方還向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中國部、莫斯科少年宮航模俱樂部、五一鄉1391學校等,贈送了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廣東省出版集團的圖書圖片和廣州億航公司生産的無人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琼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26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