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類太陽恒星都有雙生兄弟
2017-06-15 11:48:2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美國天文學家分析了一個“恒星搖籃”區域的幼年恒星分佈,發現所有類似太陽的恒星在誕生時應該都有雙生兄弟,其中大多數很快就分道揚鑣,其餘的關係變得更緊密。

  人們早就發現,有些恒星不是孤零零的,而是與另一顆恒星繞它們的共同質量中心運轉,形成雙星系統。還有的恒星有兩個夥伴,形成三星系統,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

  這些彼此相伴的恒星,是同出一源的兄弟姐妹,還是陌路相逢走到了一起?此前有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恒星誕生過程後提出,所有恒星都是成雙成對誕生的,但該理論一直缺乏直接觀測證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説,該校一位理論物理學家與哈佛大學一位射電天文學家合作,對英仙座分子云裏的年輕恒星進行了系統分析,為上述假設找到了迄今最強有力的證據。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英仙座分子云是英仙座方位一片巨大的氣體雲,距地球600光年,跨度達50光年,主要成分是分子氫。其中有一些稱為緻密雲核的卵形區域,氣體密度較大,在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恒星。

  研究人員結合兩項觀測的數據,發現英仙座分子云裏的年輕恒星中,有45顆單獨存在,另有55顆恒星組成24個多恒星系統,其中19個是雙星。兩顆恒星相距較遠的雙星都非常年輕,誕生不足50萬年;年齡在50萬至100萬年的雙星距離要近得多。

  研究人員嘗試了多個模型之後發現,只有一種情況能解釋這些恒星的分佈,那就是所有質量與太陽接近的恒星全都是成雙成對誕生的。緻密雲核坍縮過程中,會沿着中軸産生兩個核心,最終形成兩顆恒星。在不到100萬年的時間裏,60%的雙星系統解體,其餘雙星裏的兩顆恒星相互靠近。

  英仙座分子云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低質量恒星孕育區,在類太陽恒星的早期演化方面有代表性。研究人員説,儘管如此,還需要對其他分子云進行觀察,來印證這個模型的正確性。

  這項成果印證了天文學界很久以來的一個猜想,那就是太陽曾有一顆伴星。一些專家認為,伴星的引力作用可能把一顆小行星踢向地球,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人們已經在附近恒星中找出了幾個可能的候選者,但沒有確定的結論。根據新模型,這位雙生兄弟可能早就離開了太陽,匯入銀河系的茫茫星海,無跡可尋。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無現金”進程中的公交點鈔員
    “無現金”進程中的公交點鈔員
    雙城記:跨境學童的一天
    雙城記:跨境學童的一天
    倫敦一高層建築發生火災
    倫敦一高層建築發生火災
    美司法部長國會作證否認“通俄”
    美司法部長國會作證否認“通俄”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7650112114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