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摩加迪沙5月6日電 通訊:從鄭和眼中的“木骨都束”到今日摩加迪沙——600年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 盧朵寶
站在索馬裏首都摩加迪沙的麗都海灘上遠眺,目之所及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海洋。淺水處,幾艘紅白相間的小船泊在岸邊,有人在游泳、戲水。柔軟的沙灘上,小販支起涼棚在賣東西,四五個少年踢着足球,背上和手臂上粘着白沙。
600多年前,以鄭和為首的下西洋船隊來到這裡時,他們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景象?
據中國《明史》《星槎勝覽》等史料記載,鄭和曾3次遠航至被其稱為“木骨都束”的摩加迪沙。記者近日來到摩加迪沙,以今日之景象對比史料的描述,發現600多年過去了,木骨都束的影子還在。
史料裏描述木骨都束“歲常旱”和“田瘠少收”,今日的摩加迪沙依然如此。今年索馬裏大旱,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2月曾發出警報,索馬裏需要糧食援助的人數多達620萬,相當於總人口的一半。可見600多年過去了,乾旱的陰影始終縈繞在這片土地上。
史料提到該地“壘石為屋”,而今走在摩加迪沙海濱街巷,依然可以看見石塊堆砌的房屋,不過早已坍塌,僅剩斷壁殘垣。
史料中對於該地男人女人的衣着描述,到現在也還能見到類似的裝束。走在摩加迪沙街頭,仍然可以看到有一些男人“腰圍梢布”,他們下身圍一塊布,類似女性穿的直筒裙。雖然大多數當地婦女如今還是以紗蔽面,但隨着時代變化,也有不少婦女頭披顏色艷麗的頭巾,露出臉龐,成為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對於木骨都束的經濟生活,史料記載的是“其富民附舶遠通商貨,貧民網捕海魚”。今日摩加迪沙大體還是這種情況。自內戰以來,索馬裏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那些有門路從外面進口商品銷到索馬裏的人,或有機會成為“富民”。當地物價貴到什麼程度?中土集團中國駐索馬裏大使館館舍建設項目經理曹江偉説:“辦公室用的燕尾夾每個竟然賣到2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海魚就十分便宜了。一公斤新鮮海魚一般才賣4至5美元。
走在今日摩加迪沙街頭,空氣中仍瀰漫着緊張氣氛。這裡的街道上隨處可見關卡和沙袋等防禦工事,非盟駐索馬裏特派團士兵和持槍的本地安保人員維護着街上的治安。
通常,在媒體的報道中,摩加迪沙大多與爆炸、恐怖主義襲擊相關,但現實中卻大不相同。走在摩加迪沙街頭,可以不時看見正在重建的房屋、在餐館喝咖啡聊天的人們、人來人往的市場,繁華的街道上甚至會堵車。
在摩加迪沙一所孤兒學校,13歲的薩拉説,父親在她兩歲時就去世了,她長大後想當一名醫生。學校校長告訴記者,這所孤兒學校僅接收女孩,給予免費食宿和教育。她希望這所學校的學生能掌握一些職業技能,讓這些孤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麗都海灘上,42歲的索馬裏人奧馬爾主動走過來和記者攀談。他説,自己如今在英國倫敦大學教書,“索馬裏目前有200萬人移居海外,這些人中大部分都受過良好教育。我的兩個兒子是律師,女兒是護士。等索馬裏局勢穩定後,我想帶着我的孩子們回來重建家園”。
據記者觀察,儘管戰火紛飛,但摩加迪沙有些方面的發展並不差,比如移動網絡和移動支付。在摩加迪沙,移動網絡非常發達,4G信號穩定。一般場所上網不用光纖,而是用移動網卡發射WIFI信號。在摩加迪沙買東西大多用移動支付工具,非智能手機也能用,基本上不用現金。嚮導阿卜迪説:“這真是一個天才的發明!我的賬戶在我掌控之中,搶劫就大大減少了。”
索馬裏外交與國際合作部代部長阿布杜勒·卡迪爾·阿卜迪説,索馬裏的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百廢待興,期望中國企業能重返索馬裏。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3月訪問索馬裏後説,他的感受可用“悲傷”與“希望”兩個詞來概括。“悲傷是因為看到索馬裏人民在遭受旱災和戰爭,而希望是因為看到索馬裏的秩序正在恢復。我對索馬裏的未來有信心!”

-
"救命藥"難尋,藥品短缺困境怎麼破?
2017-05-06 10:09:03
-
中國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你最想知道的問題都在這!
2017-05-06 10:09:03
-
房産證“下崗”了?必須換新證?別被唬了!
2017-05-06 10:09:03
-
好消息!全國28省取消這類公路收費!
2017-05-06 10:09:03
-
你的手機耗電為什麼特別快?
2017-05-06 10: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