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安檢“神器” “膜法”凈水 手機“智”造——科技之光閃耀“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
建設“一帶一路”,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
“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投資”“積極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指出。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新華社記者深入企業採訪發現,伴隨某些高新技術領域從“跟跑者”向“並跑者”甚至“領跑者”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創新驅動下正加快“走出去”,為這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不斷注入新動能。
安檢“神器”:給大家一條放心的“安全帶”
4月底的北京,花紅柳綠。
密雲廠區裏,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裝卸師傅正在打包一批全新的安檢儀。一輛輛近20米長的大貨車排著隊,準備裝載各式各樣的安檢“神器”遠行。
“這臺車載式集裝箱檢查係統馬上就要運往墨西哥。”車間內,調試員蔡志甫正調試圖像,語氣裏透著自豪,“這輛‘車’可厲害了,幾分鐘內便可以架起一個‘大拱門’,被檢車輛穿門而過,整臺車的安檢圖像就顯示在螢幕上。我們還可以用‘切片’方式觀察圖像,就像用滑鼠直接‘打開’被檢物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2萬多套各式“中國造”安檢設備正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作,為當地提供安全保障。在英法海底隧道、德國漢堡等港口,都能看到中國“神器”的身影;在亞美尼亞、泰國等國家的海關,不僅裝備了這些中國“神器”,還配備了全方位的安檢解決方案。
同方威視董事長陳志強説,密雲生産基地剛建設時,有人認為基地“太大了,用不了”,而現在連巴西、波蘭都有了工廠,當地生産,全球銷售,不僅促進了所在國就業,更改善了當地民生。
“膜法”凈水:給大家提供一臺好的“凈水器”
2001年7月,一家叫“碧水源”的專注于水資源處理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在中關村誕生。
企業展廳內,擺放著一臺小型污水處理係統。係統內,一根根白色條狀過濾膜豎立,像挂面一樣,格外醒目,污水池裏的污水經過這些過濾膜過濾,變成了清水,可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碧水源常務副總裁何願平説,這些過濾膜表面細孔的孔徑僅為0.1微米甚至1奈米,可對目標分離物進行選擇性過濾。
近年來,伴隨“一帶一路”建設提速,這家高新企業“走進”了巴基斯坦、斯裏蘭卡等國家。
“巴基斯坦環境相對惡劣,我們希望未來能用膜技術取代傳統供水方式,以保障當地水源凈化的效率和品質。”何願平説。
在阿曼,碧水源預計將投資1.5億美元處理水污染,當地油井出來的水,用膜技術處理後可達到灌溉水要求。
“‘一帶一路’讓中國企業更加國際化,提供了更多為全球作貢獻的機會。”何願平説,“過去,我們更多是把産品賣到國外。今後,我們將更多借助‘一帶一路’,通過投資等形式與各國展開深度合作,實現‘借船下海’。”
手機“智”造:助大家駛上“網絡快車道”
手機作業系統MIUI(米柚),是小米公司基于安卓所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5年來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3年多來,安裝有這一係統的小米手機加速“走進”海外市場,遍布1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30多個。
米柚官方論壇上,已有俄羅斯、泰國等30多個國家的粉絲站點,各國用戶在母語環境下就小米設備使用問題進行討論。
“粉絲們來自俄羅斯不同地區,每日瀏覽量約7萬人次。”葉夫根尼是小米設備的忠實“發燒友”,也是小米MIUI俄羅斯粉絲論壇的創始人。在他看來,如果説許多“中國制造”過去被定義為“便宜貨”,那麼現在至少在智能手機領域,“超高性價比”已成為新標簽,受到不少國家人們的歡迎。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關利花2015年成為小米正式員工,她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和印尼等地的小米使用者進行網上互動。“工作起初涉及大量翻譯工作,很多印尼的網友主動幫我們翻譯,還會給我們建議。”關利花説。
從2017年起,小米在印尼銷售的手機産品將實現100%本地化。從單純商品貿易、工程承包,到轉為投資印尼、人員培訓與合作生産——小米“印尼制造”,將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播撒合作共贏的理念,引導企業往全球分工體係裏最有潛力的市場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共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説,“小米手機發展這麼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走進去’,越來越多地‘歐洲生産、歐洲消費’‘非洲生産、非洲消費’,抓住了‘一帶一路’機遇的要旨。”
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先導作用。中關村“一帶一路”産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説,“一帶一路”上的創新故事,體現了創新創業者們的擔當,展示了正在“裂變”的中國高科技企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創造的價值,更是國與國共建、共贏、共用的縮影。
如今,像同方威視、碧水源、小米一樣,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正走向世界,成為一張張新的“中國名片”。而伴隨更多“中國智慧”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百姓生活,科技之光在“一帶一路”上正不斷發出耀眼的光芒……(記者李斌、蓋博銘、關桂峰、陽娜、金悅磊)

-
現在的"臥底戲"太缺少"人味兒"
2017-05-04 10:38:04
-
共用單車忽視服務短板會有啥後果?
2017-05-04 09:49:25
-
"重慶李嘉誠"的腳步是否值得追隨?
2017-05-04 09:41:52
-
原創|入團宣誓,我感覺瞬間長大了
2017-05-04 09:36:36
-
高鐵降座,難道不該補償消費者麼?
2017-05-04 09: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