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它集結了日本文化諸多的特點和精華,形成了一個綜合的文化體系。
在中國的茶葉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是沒有飲茶習慣的。茶葉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才漸漸開始飲茶。特別是到了1192年,曾到中國來留過學的日本僧侶榮西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一書,並帶回了茶種,從此日本的飲茶文化開始出現了下個新局面。其後,日本的飲茶文化與禪宗、神道等宗教理念相結合,形成了日本文化特有的茶道。其集大成者千利休開創了茶道獨特的形式、在東方獨樹一幟,成為東方藝術園中一支盛開的花朵。繼千利體之後,他的孫子分為表千家、衷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三個宗派(俗稱三千家);其弟子們又發展為遠洲流、石洲流等流派,繼承和發揚了千利休的茶道觀念。
今天,學習茶道已成為日本婦女修身養性的必修之課,全國學習茶道人口已有500萬之多。
茶道雖然以點茶為主,但它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禮法等諸方面。在細節上還包括書法、插花、建築、庭園、園藝、鑄鐵、漆工、陶工、裱糊、竹藝、縫紉、烹飪等等。幾乎所有的社會文化都被她溶為一體,堪稱“綜合文化體系”。
一般來講,舉行一次正式的茶事,大約需要個小時左右。茶事分為早晨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和深夜的茶事。舉行茶事前幾天,主人向客人發出邀請。一次茶事邀請客人有利於至五人。客人如約赴會,先在小客房等待。主人準備停當後,請客人入坐。客人先分主次依次到院裏凈手處凈手。凈完手後,從一個高2.2尺,寬2.1尺的小入口進入茶室。茶室大小一般在四平米到十平米之間。客人坐定後,主人進來説生番&&歡迎套話,然後給爐子添炭。添完炭後,主人請客人用膳。食具是青一色的黑漆器。每盤中有三聯單道菜,米飯、大醬湯和生魚片。一會兒,主人來為客人盛飯,並送來烤魚和燉菜。用膳期間主人客人還要相互敬酒。酒一概是用日本的清酒。用過膳後,茶事前半部結束。客人們到室外稍事休息。一會兒,主人以鳴鑼為號邀請客人再次入座。這時主人開始為客人點茶。點茶用的茶葉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末兒茶。茶分兩種,濃茶和薄茶。濃茶點出來是深綠色的,濃度有點象咖啡。濃茶是整個茶事的主題。點濃茶時不許有任何多餘的聲響,要求絕對安靜。主人在客人面前珍重地擦凈每一件茶具,用茶刷細心地點茶。主人點好濃茶後,主客以跪行到主人身邊取回茶,然後和其他客人一起傳碗喝茶。一碗濃茶要傳3人至7人。這種共同飲食的習慣表現了人與人之間高度信賴和睦的理念。喝過濃茶後,主人再為每一位客人各點一碗薄茶。點薄茶時客人們可以靜靜地交談。喝完薄茶,客人們要仔細欣賞茶碗、茶罐、茶勺等每一件道具。這樣茶事基本結束。經過近幾年個小時的茶事,主人、客人都得到一次高級的藝術享受和靈魂的洗滌。
日本茶道的精神被歸結為4個字,“和敬清寂”。“和”是説自然萬物之間要和諧;“敬“是説動物、植物、人、山水之間都要平等互敬;“清”是説茶人與每件事物乃至一個小小的茶勺發生關係時,都要以純凈無垢的心情運河對待它,不可有任何雜念;“寂”是説大自然永恒的寂滅,茶人通過茶事與大自然為一體,以實現自我的寂滅。
日本茶道將自然萬物導入茶室以求與自然的同化。並提倡“一期一會”,即主人和客人的每一次相會都被視為今生今世僅僅一次的相會。茶人們認為,人生為瞬間,寂滅才是永恒。世界萬物與四季變換一樣,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不可能永存。因而一般精心建造的茶室,其壽命也僅有六十年左右。六十年後,茶室漸漸風化,最後與大地同歸。
茶道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拿茶碗時,拿茶碗的哪一部分,手臂彎曲多少度,移動時端起的高度、移動線路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每一件茶道具都有正面和背面,不得亂放。茶人對待它們象對待人一樣,輕拿輕放,不得有粗暴的態度或舉動。進茶室時要先進右腳,出茶室時要先出左腳。在茶室內行走,越過每一塊草席(塌塌米)的邊框時,也要邁對左右腳。點茶時,茶道具都有規定的位置,客人也分主客、次客、末客,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在茶室內行禮分真、行、草三種。行“真”禮時上半身前躬70度左右;“行”禮上半身前躬45度左右;“草”禮只前躬30度左右就可以了。這三種行禮方法要根據不同場合按規定分別運用。該行“真”禮時行“草”禮會被認為此人無禮、傲慢;該行“草”禮時行“真”禮,則被認為此付印修養,也不行。總之,行禮要適時適度。
在茶室裏,人們要處處表現出謙恭的態度。比如喝茶時,要將茶碗的正面轉過去,用背面對嘴喝。這一方面是&&對茶碗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請在坐的諸位都能欣賞到茶碗正面的花紋形狀,是對周圍人的一種禮讓。主人要不斷地詢問客人,自己點的茶、做的飯有沒有不合口味的。為了襯托客人們的容貌,主人一定要穿素雅的和服。而客人為不至於在主人精心佈置茶室中喧賓奪主,也不宜穿過紅大綠。這樣,在茶室裏參加茶事,人們都習慣於穿素雅的服裝,而且不宜戴手錶、首飾等等,更不準噴撒香水,以免香水的氣味衝亂了茶室的花香。
茶道在美學方面追求自然之美,非完善之美,協調之美和瞬間之美。
所謂自然之美,就是將自然界美的景物通過各種方式再現於茶室之中。人們通過庭園、茶室的建築、炭火、插花、點心等等,身居有限的茶室之內而享受到廣闊無垠的大自然之美。
所謂非完善之美,就是要求道具形狀等等不一定那麼盡善盡症狀。象造型精美、碗口絕對圓形並畫有細緻花紋的精美陶磁茶碗,在茶道中並不受青睞,甚至會被排斥在茶室之外。而看上運河很粗糙,砂粒還露在外面,甚至陶工的指印還留在上面的茶碗卻被視為上乘,有搜價值千金。茶室內挂的字畫要求“雅拙”等等,這些用日本的美學觀點來概括,稱之為“わひ”。
所謂協調之美,就是説在茶事中,每一件茶道具,每一個去處都是整個茶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協調一致組成一個美的世界。在茶道中沒有藝術品和非藝術品之分。茶室、茶庭中的一切都是藝術品,連人、人的動作、水的聲音、人的話語、鳥的鳴叫都被視為美的藝術品。
所謂瞬間之美,就是説茶道要體現變化的美,而不提倡永恒不變的美。如花朵崇尚生命期短暫,在幾小時內有變化的花;燒火要用炭,茶事結束時,黑炭燒得已經發白。另外,如用嗅覺欣賞的香氣,用聽覺欣賞的聲音都是不留痕跡的美。茶事結束,客人走後,茶室恢復平靜,一場藝術的創作在完成的同時也消失了。“有”是暫時的,“無孔不入”是永恒的;現世是瞬間的,寂滅是永恒。
茶道使用的道具種類極多。因為舉行一次茶事,要在茶室裏添炭、煮水、點茶、吃飯等等,所以,在一般的生活用具幾乎都需要。比如添炭時要用灰盆、灰勺、火筷子、炭鬥、香盒等等;點茶時要使用茶碗、茶勺、茶刷、茶盒、茶巾、水勺、炭爐、水壺等等;用膳時要使用食盤、飯碗、湯碗、菜碟、筷子、酒壺、酒杯等等。
茶室和茶庭也是茶道中重要的藝術品之一。理想的茶室應建在環境優雅、安靜的地方。茶庭主要由大門、中門、雪隱(即廁所)、小茅棚、洗手處、垃圾坑、鋪路石、灌木、喬木等幾個部分組成。茶室內鋪有“塌塌米”。一張塌塌米一般大約寬0.9米,長1.8米,稱一疊。標準的茶室為四疊半,最上的也有三疊的。茶室一般有三個入口。一個是供客人用的小入口。另外兩個入口,一個是主人點茶時的入口,一個是主人上飯時的入口(最小的茶室,主人點茶、上飯用一個入口)。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華,是日本文化的提煉。而茶道的發展又反過來對日本文化産生了重大的影響。日本庭園可以説是茶庭的模仿和擴充;茶事用膳的烹飪技術是日本烹飪技術的基本功;茶道具的工藝更進一步地推動了日本工藝水平的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