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雷鋒先進個人史永樂
“學習雷鋒,永遠快樂!”史永樂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諦,並打算一直堅持下去。
名字或許只是一個巧合,但傳播雷鋒文化卻是史永樂刻意、執着的追求。原海軍副政委冷寬將軍介紹,史永樂的學雷鋒事跡,在軍內軍外影響都很大。史永樂自己過着儉樸的生活,卻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史永樂1982年參軍,1985年入黨。在部隊期間,他表現卓越,立過二等功、三等功。被評為“全軍學雷鋒優秀青年”、“總參學雷鋒標兵”,所屬連隊也連續多年被總參通訊部評為“先進連隊”、“標兵連隊”,還立過集體三等功。原總參兵種部政委田永清將軍曾經稱讚史永樂:“讚永樂學習雷鋒,永遠快樂!”轉業到地方後,史永樂獲得了“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身邊的雷鋒”、“最美的北京人”“2013北京榜樣”等榮譽稱號,還被中華和平統一促進會評為和平使者。他還受到過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胡錦濤等前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可謂是榮譽滿身。
説起史永樂學雷鋒的歷史,那可有些長。他還沒有參軍到部隊的時候,就幫助村裏的傻老太婆挑水,幹些家務。參軍到部隊後駐在河南許昌,恰趕上當地水災,就把自己節省下來的35塊錢津貼費(當時軍人津貼費每月8元)化名寄給了當地政府幫助賑災。史永樂説,看到許多民房被毀了、農田被淹了,心裏很難過,不是滋味。想著能為當地群眾做點事,就學雷鋒捐款了。錢雖少,但也表表心意。之所以化名“姜鋒”,是因為“姜”是他母親的姓,而“鋒”是雷鋒的名。從那以後,史永樂學雷鋒一發而不可收。
老山戰鬥英雄王美華犧牲後,史永樂坐不住了。他把自己的津貼寄給英雄的父親,認老人為父親,代替英雄戰友進一份孝道。1992年,老人不幸癱瘓。史永樂從北京趕到湖北,去安慰和照顧老人。一見老人的面,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兒子沒有盡孝!沒有照顧好您啊!”陽光好的時候,史永樂把老人背出屋子去曬太陽,還幫他按摩、搓背,老人的心暖了,很是高興。臨走時,史永樂把身上的300元錢留給老人零用,還托鄰居幫忙照看老人。1996年老人去世,是帶着史永樂的孝和愛走的。
有了希望工程以後,史永樂又開始資助學生。他目前資助的學生當中,有一名甘肅省酒泉市的高一女生。説起這個孩子,史永樂充滿了關心。他介紹,這個孩子的母親患有心臟病,父親又離家出走了,這樣的孩子他看到了不幫,心裏受不了。
到地方工作後,為了上下班方便,史永樂買了一輛二手車。自然,這車又成了史永樂學雷鋒的工具——給群眾搭個順風車。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前兩個月竟然沒人敢坐他的車。史永樂後來知道,大家是怕他的車是黑車。想明白了原因,史永樂積極地面對問題。他在車上挂了雷鋒像,還專門做牌子,告訴人們這是雷鋒車:“你不信我,該相信雷鋒吧?”慢慢地,信任他的人多了,他的學雷鋒事業又開始了新的征程。據粗略統計,從2002年至今,史永樂的雷鋒車已經免費搭載了16000多人。
好心未必有好報,可是好人不懊惱,史永樂就是這樣的好人。他坦言,在學雷鋒過程中,經常不被理解,甚至遭遇謾罵。換一般人,恐怕要打退堂鼓了:“明明是去做好事,卻沒好報,圖個啥?”可是,史永樂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樣,他想,可能是自己的事情做得還不夠好,雷鋒學得還不夠像,今後要更好地學,把雷鋒的事業做得更好。“全社會人人都學雷鋒,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就有美好未來!”史永樂這樣説。
如果人人都像史永樂這樣,學習雷鋒精神,傳播雷鋒文化,那麼中華民族的歷史,真的會是永遠快樂的。(劉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