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助力太湖清淤提速,再現水清岸綠江南景

聚焦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 成都:“開門”治堵暢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

    “以前這個路口經常很堵,經常堵半個多小時,現在通暢多了,幾分鐘就能通過……”最近,成都市民張蕓蕓開車經過科華南路與錦悅東路交叉口時,發現路口地面標識標線進行了重新規劃,車道實現精準分流,讓駕駛體驗大幅提升。

  • 山東泰安:秋褲“織”出産業振興大文章

    初冬時節,在山東省泰安市的網紅旅游村王林坡村,各種秋褲的文化宣傳語吸引游客駐足觀看。看著樣式繁多、物美價廉的秋褲,研學的孩子們也想給媽媽送溫暖。這些接地氣的秋褲,都是來自附近的姚家坡村。姚家坡村有40多年的秋褲加工歷史,目前年産秋褲8000萬條,是遠近聞名的針織加工專業村,小村“織”出富民大産業。

  • 來西安,邂逅你最愛的那首唐詩

    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燦若繁星,人頭攢動,詩仙“李白”凌空而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璀璨燈火中,五湖四海的游客心口同振,和“李白”齊誦《將進酒》,中華文脈的魅力在此刻迸發。

  • 甘肅定西:科技賦能 全年鮮蔬“不斷檔”

    初冬時節,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臨洮縣等縣區的智能溫室大棚內暖意融融,聖女果、草莓等水果挂滿枝頭,生菜、油菜等蔬菜長勢正盛。近年來,定西設施農業快速發展,蔬菜産業實現“四季有鮮、全年穩供”。

  • 車輪上的“小書屋”加速衝刺“最後一公里”

    初冬的豫中大地,暖意尚存。河南許昌禹州市方山鎮杏山坡村,迎來了一輛藍白相間的流動圖書服務車。這個距離許昌市區約80公里的村莊,近日被正式納入流動圖書服務車巡迴路線上的新站點。

  • 從“黑金”到“綠氫”:方向盤上的能源轉型

    陜西省榆林市是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近年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産量分別約佔全國産量的13%、5%和10%。文江江的目的地是位於榆林市榆陽區的陜西延長石油巴拉素煤業有限公司,他將從那裏把煤炭拉到一百餘公里外的火車站&。

  • 四川:聚勢成鏈構築新型顯示産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近年來,四川大力推動新型顯示産業建圈強鏈,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屏、下游顯示應用”完整産業鏈,産業配套率超過45%,産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長。

  • 哈工大“造衛星”的“小課堂”有了“新教案”

    初冬時節,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科研熱度絲毫不減。這裡讓懷揣航天夢的新生代獲得專屬賽道、乘風起航——哈工大小衛星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藍圖,強調要“圍繞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協同育人”“培育拔尖創新人才”。這一國家戰略,正在這片科創沃土上化為生動實踐。

  •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水清岸綠處 百鳥引“巢”來

    地處江淮分水嶺的女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淡水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鳥類為主體的內陸濕地型自然保護區,作為淮河流域重要生態屏障,該區域在調節水質、防洪減災及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關鍵作用。

  • 一度綠電的“跨省閃送”

    今年10月,來自內蒙古的833.5萬千瓦時清潔電力,通過市場化交易,穿過3000公里“電力天路”,點亮了海南島的萬家燈火。這是內蒙古綠電首次到達海南。

  • 以銹防銹!鞍鋼科研硬實力助力多個國家重大項目

    鋼材是人類生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物資,種類很多,用途各異。有一種鋼材廣泛應用於建築、橋梁、塔架等鋼結構物上,它是一種在普碳鋼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而製成的低合金鋼,它的名字叫耐大氣腐蝕鋼,簡稱耐候鋼。

  • 從按“噸”賣到論“克”賣——石灰石變身記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山西石器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只見一座座大型熔爐正在高速運作,隨着機器轟鳴,一顆顆普通的石子轉化為納米級碳酸鈣粉末,原本一噸只值幾十元的石灰石,變身為按克計量買賣的高性能新材料。

  • “零門檻零費用歡唱團”背後的劇院革命

    報名通道開啟不到半小時,名額就被“一搶而空”;演出當天,最多可容納900人的音樂廳內人潮涌動;活動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上閱讀量超百萬,“難忘”“下次還去”成為網友自發分享的關鍵詞……這般火爆景象並非來自某場熱門劇目,而是合肥大劇院市民歡唱團的日常。

  • 擦亮“稻鄉”金字招牌——從黑龍江五常實踐看大米産業進階之路

    初冬時節,霜染黑土,“中國優質稻米之鄉”黑龍江省五常市的250余萬畝稻田已完成秋收,黑土地在默默積蓄能量,等待明年春耕時被“喚醒”。遍佈全市的水稻加工車間卻一片忙碌,正將黑土地的饋贈“變身”為餐桌上的醇香美味。

  • 河南開封:醫療資源“沉”下去 群眾健康“提”上來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近年來,河南省開封市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市級醫院專家門診的待遇;通過引進國家級專家團隊,市民可以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切實提升了群眾健康滿意度。

  • 産量降了,産值還升——重慶豐都這樣養魚

    “我們基地2024年養的魚,在總産量降低35%的情況下,總産值卻逆勢增長了10.3%。”在青山環抱、綠水靜流的重慶市豐都縣包鸞鎮名優魚養殖示範基地,重慶豐都實業發展集團副總經理葛海龍告訴記者。在重慶豐都這個示範基地,養魚産量降了,産值還升,有啥秘訣?

  • 記者手記:“小改造”助力解決老年人“大問題”

    初冬時節,走進瀋陽市鐵西區啟工街道重工新村社區居民周國忠的家,只見臥室床邊安裝着起身扶手,床上還有可調節椅背角度的防褥瘡靠背器、防褥瘡坐墊。“這個靠背器可以任意調節角度,很舒適,坐在床上時間長了身體也不疼。”周國忠告訴記者,“這些改造家裏沒花一分錢。”

  • 激活“新動能” 看“鄉村産業指導員”如何解鎖鄉村振興密碼

    安徽省淮北市積極探索鄉村産業振興新路徑,創新推出選聘“鄉村産業指導員”工作機制,廣納賢才駐村指導,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 記者手記:城市更新,老“鋼都”也能很宜居

    走進位於遼寧鞍山的千山灣公園,湖面波光粼粼、棧橋人影綽綽,一片閒適之感。開園剛剛半年,這裡就憑藉秀美風光收穫了周邊百姓的無數稱讚。而在過去,這裡卻因行洪能力不足多次發生洪澇災害,生態環境極為脆弱。

  • 廬山旅游“小賬本”算大賬

    廬山旅游“人財兩旺”背後,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深刻變革。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豐富高品質旅游産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廬山正以一系列暖心服務和創新業態,生動踐行着這一要求。

加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