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文化瑰寶 探尋文明歷史——寫在秦始皇帝陵兵馬俑考古發現50周年之際

聚焦

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
  • 探秘秦始皇的“地下王國”

    半個世紀以來,作為展現中華文化多彩魅力的“使者”,兵馬俑先後在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個城市展出,海外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2023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超過1100萬人次,創建館以來年觀眾數量最高紀錄。

  • 零件超過6000個!近觀“青銅之冠”秦陵銅車馬

    1980年,在秦始皇陵車馬坑中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經過近8年修復,它們終於重現了始皇鑾駕的風采。秦陵銅車馬結構完整、裝飾華麗,雕塑精美,鑄造工藝精湛,被譽為“青銅之冠”,在中國古代車馬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 考古發掘50年 秦兵馬俑持續揭示中華文明密碼

    西安驪山腳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裏,9月8日開幕的“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游人如織。見證秦統一度量衡的銅權、栩栩如生的高級鎧甲軍吏俑、形式繁複的石鎧甲等230件(組)精美文物,勾勒出兩千多年前古代中國的生動畫卷。

  • 除了珍貴水禽 秦陵的“神奇寶藏”還有啥?

    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在舉辦“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此次展覽上,諸多珍貴水禽亮相展廳,它們出土於秦始皇帝陵的青銅水禽坑,這些動物們或靜臥休息,或曲頸覓食,個個妙趣橫生。

  • 身披“中國紫”的兵馬俑亮相,快來一睹真容!

    “這一次是我們首次對觀眾開放展示這個紫袍俑,所以非常珍貴。最珍貴的一點就是它上面大面積使用了這個紫色顏料,那麼這個紫色顏料就是‘漢紫’,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種人工合成的礦物顏料,説明當時人們在這個顏料加工上有比較先進的手段。”

  • 從紫袍俑到綠面俑 快來近距離欣賞彩色兵馬俑

    紫袍俑、綠面俑……9月8日,在陜西西安開幕的“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上,多姿多彩的秦兵馬俑吸引了大量游客,一些彩色兵俑更是首次向公眾開放。

  • “尋秦”五十載——兵馬俑發掘50周年影像志

    今年是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發掘50周年。1974年,陜西臨潼西楊村農民在打井時意外發現一些陶俑碎片,隨後陜西省組織考古隊進行考古發掘,埋藏地下2000餘年的秦陵兵馬俑重見天日。

  • 跪射俑再現秦軍作戰情景

    跪射武士俑出土於秦兵馬俑二號坑弩兵方陣,是目前出土的陶俑當中保存相對完好的一件。它生動再現了2000多年前秦朝弓弩手的風采:他頭挽發髻,身穿鎧甲,腳蹬方口翹尖履,目光炯炯有神,凝視前方,彰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威武與霸氣。

  • 對話山海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與兵馬俑“牽手”的第50年

    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共同見證了兵馬俑從神秘的面紗下逐漸顯露真容,‌到成為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再到向全世界展示其獨特魅力的輝煌歷程。在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之際,《對話山海》欄目帶您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探秘“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背後的故事,暢談文博領域的新趨勢、新熱點、新內容,‌共同探尋中華文明的魅力與智慧。

  • 車牌上的文化寶藏:跪射俑這些細節驚艷千年

    髮絲清晰可見,鞋底針腳疏密有致……出土於秦兵馬俑二號坑的跪射武士俑,表情神態和發髻、甲片、履底等刻畫生動傳神,個別跪射俑彩繪保存狀況較好,真實表現了秦軍的原貌。在陜西的車牌上,統一印有帶着兵馬俑的標識,也是以跪射俑為靈感所設計的。在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之際,新華網帶你走近這座身穿戰袍、外披鎧甲的跪射俑,感受巍然千年的精工巧做。

  • 秦宮樂舞的千年迴響:秦始皇陵裏也有“雜技團”

    百戲是古代散樂雜技的統稱,包括扛鼎、尋橦、角力、俳優等。在秦陵東南部內外城垣之間的陪葬坑內,出土了三十余件形態各異的陶俑個體。它們動作有直立狀、雙手卷衣狀、一手叉腰一手高舉、雙腿弓箭步、半跪狀等,模擬古代百戲娛樂的場景,故這些陶俑也被稱作“百戲俑”。在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之際,新華網帶你走近沉睡2200多年的百戲俑,感受百戲樂舞的盛況與大秦帝國多彩娛樂生活的一角。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團隊:守護這份深埋地下的美

    如今,在這些“專科醫生”的妙手中,一件件秦俑正逐漸呈現往昔的風采。今年恰逢秦俑考古發掘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一位位文物工作者擇一事終一生,仿佛跨越了歷史的時空,與2000多年前的工匠們一起,唱響了一曲講述秦朝故事的長歌。

  • 解密秦兵馬俑:考古發掘如何透物見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2014年,許衛紅與秦兵馬俑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她曾手持小鏟和毛刷,一點點清理泥土,和同事一起,發現了藏在兵馬俑身上的諸多秘密。

  • 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正式啟動

    7月15日,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啟動。《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特種郵資明信片首發、主題郵局揭牌拉開了紀念活動序幕。

  • “兵馬俑的故鄉歡迎您”

    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尊陶俑前,英國游客塔米拉屏住呼吸。“他已經‘2000多歲’了,但盔甲和頭髮上的細節依然清晰可見。”塔米拉不禁驚嘆,“令人難以置信!”

  • 講“活”兵馬俑!“95後”導游“圈粉”網友

    “兵馬俑為何千人千面?”“這尊有‘將軍肚’的兵馬俑原型是蒙恬嗎?”“看兵馬俑究竟看什麼?”西安姑娘王鈺本科畢業後當起了導游,並在一年後開設抖音賬號“西安導游芥末”做直播講解。目前,她的賬號粉絲已超過420萬,有網友稱讚她把兵馬俑講“活”了,她是如何做到的?

  • 走近兵馬俑 感受文物魅力

    “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游人如織。游客通過近距離參觀兵馬俑、觀賞相關主題展覽、選購文創産品,感受文物的藝術魅力。

  • 秦始皇帝陵1號陪葬墓發現四輪獨辀木車遺跡

    從2011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展開詳細的考古勘探工作,發現9座大、中型墓葬,整齊有序,東西一字排列。從2013年開始,考古人員對其中的1號陪葬墓進行了持續發掘。1號墓位於秦始皇帝陵園外城西側約440米處,平面呈“中”字形,由南、北墓道與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兩側有三座車馬陪葬坑。這座墓葬全長約100米,總面積約1900平方米,墓壁有三層&階,墓室分佈大量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