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全國人大代表金瑞瑞:讓古老彝繡手藝走向世界
2023年3月,來自雲南楚雄的農民繡女金瑞瑞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步入人民大會堂。2023年9月,她設計的彝繡服飾亮相意大利米蘭時裝周。兩年來,金瑞瑞走遍彝鄉村寨,在繡娘們的飛針走線間徵集建議。從“指尖上的技藝”到“指尖上的經濟”,她帶領家鄉的繡娘們用一針一線共同編織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將楚雄彝繡推向更廣闊的舞&。
-
全國人大代表翟燕萍:燕歸來,勇創新
2004年,翟燕萍從天津大學畢業,獲得化學工程碩士學位。她選擇出國深造,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在導師的指導下,翟燕萍攻克了新能源及環保領域一系列技術難題,成果發表在《科學》等國際頂級期刊上。
-
全國人大代表齊秀敏:讓未成年人遠離網絡沉迷
新學期剛開始,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齊心律師事務所主任齊秀敏來到邢&市平安小學,為師生們普及法律知識,同時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上網等情況。
-
全國人大代表吳少玉:鏡頭連城鄉
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吳少玉頻繁走村入戶,傾聽、記錄村民們的心聲。忙中抽空,她在甘蔗田邊支起手機,將鏡頭對準自己:“全國兩會馬上就要召開,大家對鄉村發展有什麼盼頭,歡迎通過評論或私信和我分享!”
-
全國人大代表陳桂娥: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醫藥優勢 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醫藥優勢並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是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陳桂娥履職中關注的重點。陳桂娥積極參與醫院民族醫藥特色科室建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將現代醫學技術與少數民族醫藥相結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
全國人大代表李樹林:把基層期盼帶到北京
從大山裏走出來的李樹林,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情感。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李樹林來到南充市營山縣朝陽村,他與這裡的鄉親們深入交談,補充今年所提建議的內容。
-
全國人大代表孫元華:讓更多重大裝備擁有國産“芯”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設計師和電氣首席專家孫元華長期在工程一線工作,她見證了行業從“模仿”到“領跑”的發展。通過深入調研裝備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與一線工作人員交流,孫元華提出了多項促進重大技術裝備和工業自動化軟硬體自主創新的建議,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落實。
-
全國人大代表黃水波:保護故居 留住歷史
全國人大代表黃水波曾建議將謝冰瑩故居納入第九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目前湖南各級政府對謝冰瑩故居進行了多次修復,故居保護開發還納入當地政府“十四五”規劃文化旅游重點項目。
-
全國人大代表麻小娟:想讓孩子更幸福的“故事老師”
來自湖南省常德市的麻小娟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90後”的她十年來一直投身於鄉村教育。她被稱為“故事老師”,用講故事的方式與學生建立&&,給他們帶來希望和鼓勵。特色學校、鄉村振興、更幸福的孩子……她的夢想隨着鄉村教育的不斷改善而變化。
-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發展竹編産業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楊昌芹創新性設計了竹編書畫、竹編提包、竹編燈飾等産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國內外。2024年,她創辦的竹藝公司創造産值240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3000餘人就業增收。
-
全國人大代表王彩雲:中國乳業要更創新更高效更可持續
作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高級專家,王彩雲長期聚焦乳品精深加工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國際技術壁壘、實現國産化生産應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王彩雲一直關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帶領團隊專注於攻克乳業發展中各類“卡脖子”的技術問題,為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增添創新動能。
-
全國人大代表吳德:讓人工智能技術助力農業發展
如何把農業做得更好,強農興農是全國人大代表吳德多年來的履職重點,他所在的四川農業大學,一直致力於培養更多知農愛農人才。
-
全國政協委員張興贏:應對氣候變化不是選擇題
走訪企業收集數據,辦公室伏案完善提案……連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的身影穿梭於廠房的轟鳴與辦公室的寂靜之間。“應對氣候變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張興贏常常這樣説。
-
全國人大代表鄭培坤:扎根鄉土反哺家鄉,為鄉村振興再出發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黨支部書記鄭培坤,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傾聽村民心聲,準備將百姓關切轉化為切實建議帶上兩會。
-
全國政協委員盧躍富:為産業工人謀更多福利
盧躍富是重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的一名噴粉班組長,也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盧躍富用14年校準同一個動作,40-100微米的噴劑偏差,0.01克的粉末損耗,盧躍富始終在噴粉的道路上“打怪升級”。從最初的主動申請轉崗,從事被周圍人視為難題的噴粉工作,到努力鑽研攻克技術難關,入行至今他已參與40余項創新。
-
全國人大代表李利: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全國人大代表、布依族服飾傳承人李利是個地道的貴州布依族姑娘。從小就從母親那裏學習畫蠟、染布、製作服飾等手藝。經過多年在外打拼後,2015年,李利懷揣對家鄉的深情與布依文化的熱愛,毅然回到晴隆縣雞場鎮紫塘村創業,她決心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發揚光大。
-
代表委員在身邊丨是花名冊,也是“工作寶典”
翻開記事本,韓鳳香在“王春方的難題”處打上了勾,這是她2025年為社員們解決的第四件事了。這本陪伴韓鳳香多年的記事本,不僅記錄着她參加各類會議的重點內容,還標記下社員們的名字和他們遇到的“難處”。韓鳳香説,“這個本是我與鄉親們&&的橋梁,也代表着每一個家庭,每一份責任。只有了解他們的問題,才能用更好的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
全國政協委員劉小康:持之以恒為高校人才培養建言獻策
臨近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理工大學校長劉小康仍在不斷完善今年的意見建議。“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是他一直秉持的履職原則。
-
全國人大代表盛秀玲:化解基層矛盾的一把好手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開原市靠山鎮盛家屯村黨支部書記盛秀玲正忙着充實今年所提建議的內容。離開村子進京開會前,她還有幾件事放不下心來。長期工作、生活在農村,盛秀玲深知農村的矛盾糾紛千頭萬緒、複雜敏感,如果小矛盾處理不及時、不恰當,很可能會引發不良後果。
-
全國人大代表盧丹:年輕人就要敢想敢做敢創新
“90後”全國人大代表盧丹,自2018年擔任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六馬鎮致富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村民認真學習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蜂糖李品質,漸漸贏得市場口碑。“小李子”變成村民致富的“甜蜜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