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行動
-
“鳥類專家”攜手“生態管家”共護大理洱海源
夏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濕地迎來水鳥繁殖高峰期。大理大學“鳥類專家”走村進校、協助濕地管護單位宣傳護鳥知識,統計鳥類繁育情況,助力人鳥和諧共生。
-
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裏的飛羽精靈和它們的守護者
近年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加強科技交流合作,定期進行鳥類調查監測,開展觀鳥主題研學等,並培訓保護區專職護林員和駐村護林員300余名,野生鳥類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
守護候鳥 繪就和諧共生畫卷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候鳥遷飛的保護力度,明確了1140處候鳥遷飛通道重要棲息地,認定58處國家重要濕地,構建起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
-
河北衡水湖:近萬隻夏候鳥進入繁殖期
作為華北平原擁有沼澤、水域、灘塗、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衡水湖是重要的候鳥遷徙停歇地與繁殖棲息地。每年春夏季,候鳥在這裡有序完成求偶、交配、築巢、産卵、孵化、育雛等生命階段。
-
“塞外明珠”烏梁素海首次記錄到彩鹮
記者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近期,工作人員在烏梁素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及時加大巡查巡護力度,避免人為干擾彩鹮活動。
-
中法攜手共護珍稀藍冠噪鹛種群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石門自然村村民程益弟像往常一樣在河邊盥洗衣物,突然看見一隻小鳥在河裏掙扎,她趕忙丟下手裏的活,喊來村裏的護鳥員一道把小鳥撈了起來。通過&&林業部門協同救治,幾人終於把這只小傢伙救了回來。
-
當年輕人愛上“追鳥”
最近,走進公園或濕地,經常能看到一大群舉着各式長焦相機且包裹嚴實的人們蹲守在水邊,對着天空按下快門。仔細一看,其中還有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一種新型“追星”活動,“頂流”就是各種珍稀鳥類。
飛羽鏡界
-
飛羽鏡界丨新華社記者對“高原仙子”的四季追尋
“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到理塘轉一轉就會回。”這首在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歌中提到的“仙鶴”,就是黑頸鶴。
-
飛羽鏡界|“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喊你回家帶娃啦!
近日,春季北歸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的東方白鸛迎來了繁育期,陸續開始在各處繁殖地“生兒育女”,鳥爸鳥媽們開啟“帶娃”模式。
-
飛羽鏡界丨我與“中國最美小鳥”的“約會”
每年四五月,隨着氣溫逐漸升高,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的栗喉蜂虎便會飛抵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開啟它們一年一度的繁衍生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