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部門聯合開展三年專項行動加強鳥類保護

護鳥行動

保護鳥類 “羽”你同行
  • 拍案丨巧設網者終自縛 跨省護鳥機制織密“法網”

    近期,位於粵閩交界處的廣東潮州市饒平縣通報的兩宗非法狩獵案顯示:省際交界處的偏遠縣域成為張網捕鳥的高發地帶,還有人以“護農”名義,在自家農田、果園使用違規的捕網,結果巧設網者終自縛,受到法律懲處。以案件為契機,饒平縣與相鄰的福建省詔安縣還簽署了跨省合作協議,織密“法網”為鳥兒護生。

  • 洞庭湖深處的候鳥保護站

    位於洞庭湖腹地的舵桿洲,形如舵桿,有着“水漲為湖、水落為洲”的獨特濕地地貌,這使其成為湖南重要的候鳥越冬地和鳥類科研基地。

  • 桑幹河畔珍稀鳥類擴容記

    生態改善,不僅引來了鳥兒,也讓這裡成為觀鳥天堂和旅游勝地。桑幹河沿線的濕地公園和觀鳥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每逢候鳥遷徙季節,不少人專程前來觀鳥。

  • 路燈當鳥巢,深圳這樣呵護城市中的鳥兒鄰居

    夜幕降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內,100盞路燈散發出琥珀色的光芒,格外柔和。這是專為鳥兒設計的生物多樣性友好路燈,是大山雀和鵲鴝在這座城市中繁衍的“家”。路燈何以成為鳥兒的“産房”?這源於一個將科技與生態結合的巧思。

  • 公安部公布5起危害鳥類等野生動物犯罪案例

    記者從公安部獲悉,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危害鳥類等野生動物犯罪案件7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萬餘名。公安部15日公布5起典型案例。

  • 鐵塔上的“鳥鄰居”:黃河三角洲的“鳥線共生”圖景

    依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東營每年吸引大量東方白鸛、朱鹮、黑嘴鷗等鳥類在此越冬、繁殖。“最新觀測數據顯示,東方白鸛今年在黃河三角洲的築巢數量達308巢,孵化幼鳥660隻。”東營市觀鳥協會會長郭建三説。

  • 觀鳥經濟持續升溫 催生消費新業態

    近年來,我國觀鳥愛好者人數呈持續增長態勢,《中國鳥類觀察年報2023》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內地有統計的省區市以鳥類觀察為主的愛好者有約34萬人。觀鳥逐漸從專業愛好走向大眾休閒,催生出一個涵蓋文旅、康養、教育等領域的産業鏈,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

  • 20年守護“高原仙子”黑頸鶴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申扎藏布濕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稀薄的高原空氣,灑在廣袤的大地上。一群優雅的黑頸鶴已經開始活動,它們修長的脖頸在晨光中劃出優美的弧線。不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已經架好了望遠鏡——他就是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楊樂。這位與黑頸鶴相伴20年的守護者,又開始了一天的觀測工作。

  • 遷飛挑戰重重,如何守護“永遠在路上”的候鳥?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明確了1140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棲息地,持續推進候鳥種群調查監測、棲息地保護恢復和能力建設等主要任務。2024年全國水鳥同步監測結果顯示,越冬水鳥總數量達505.9萬隻,為迄今全國範圍內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

  • 長白山林海為“鳥中大熊貓”建造棲息“安全島”

    2018年,吉林省以長白山區為範圍,啟動中華秋沙鴨保護行動。如今,保護區內人工巢已迭代到第四代:巢內攀爬網為雛鴨跳巢提供“防滑梯”,外層包裹倣生樹皮讓母鴨安心駐巢,環保防腐漆可抵禦凍融開裂。截至去年,近百個人工巢布設於頭道白河、古洞河等流域,成了中華秋沙鴨的“主力産房”。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時隔15年再現河北衡水湖

    記者8月7日從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時隔15年再度出現在衡水湖。據悉,作為華北平原少有的完整濕地生態系統,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節點。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生態修復與保護措施,這裡已成為眾多鳥類理想的停歇、越冬與繁殖地。目前,衡水湖已記錄鳥類336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1種。

  • 灘塗上,保護與科普共繪“候鳥天堂”——走進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産地

    在長江入海口處的上海崇明島最東端,一片廣袤的濕地映入眼簾:茂密的蘆葦隨風起伏,四座木屋狀的科普展館分佈其間。雖非候鳥遷徙旺季,仍可見多種鳥類棲息覓食,鳥鳴聲此起彼伏。這裡便是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我國規模最大、最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灘塗濕地之一,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産。

  • 萬羽歸時雲作路 繪就人鳥共家園——“中國白鷺之鄉”廣西防城港的護鳥長卷

    防城港市位於亞洲東部沿海、中西伯利亞—中國中部兩條鳥類遷徙路線交匯處,擁有優質的海灘、豐富的森林資源及食物等,使其成為候鳥重要的越冬地和繁殖地。

  • “鳥來了,游客就來了”——走進雲南熱帶雨林“觀鳥秘境”

    曾經的打鳥地如今成為了“觀鳥天堂”,生態保護的種子在邊境村寨生根發芽。飄海説,他會將經營“鳥塘”的經驗分享給更多鄉親們,帶動大家增收致富。

  • 哇塞!江西南昌湖陂村藏着一處拍鳥勝地,速來打卡呀!

    日前,江西南昌塔城鄉湖陂村的水嵐洲濕地內,大批鷺鳥前來棲息,生機盎然。該村坐落於水嵐洲半島,西臨撫河,東接青嵐湖,形成得天獨厚的濱湖濕地景觀。每年3月到7月,近萬隻鷺鳥在此地繁衍棲息,吸引不少觀鳥、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 新華時評丨共同守護“會飛的鄰居”

    鳥類,是我們身邊“會飛的鄰居”,它們不僅點綴城市生活,更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和穩定發揮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精靈。強化保護措施,增強愛鳥護鳥意識,守護好這份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濕地群鳥翔集

    隨着新疆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人們生態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濕地群鳥翔集。

  • 護航鳥兒自由飛翔——多地加強鳥類保護綜述

    近年來,我國採取系列強化保護措施,持續推進鳥類保護監測網絡建設,聯合多部門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線上線下專項執法行動,強化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

  • 視頻故事:“鳥叔”和他的開心事兒

    高黎貢山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鳥類資源豐富。三河村,又叫“百鳥谷”,位於高黎貢山腹地,目前記錄到鳥類多達300余種。白尾梢虹雉、麗鳾、長嘴鷯鹛等,都是“百鳥谷”的“明星”鳥種。

  • 青藏高原上的“生命鳥巢”助力高原鳥類保護

    近年來,電力部門在電網鐵塔上安裝人工鳥巢,有效解決鳥類在電力設備上停歇、築巢引發電擊等問題。這項由國家電網在青海發起的公益項目,目前正在我國其他地區推廣。從怕鳥、趕鳥,到愛鳥、護鳥,電網鐵塔上的“生命鳥巢”正成為青藏高原上“人鳥和諧相處”的新風景。

  • “鳥類專家”攜手“生態管家”共護大理洱海源

    夏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濕地迎來水鳥繁殖高峰期。大理大學“鳥類專家”走村進校、協助濕地管護單位宣傳護鳥知識,統計鳥類繁育情況,助力人鳥和諧共生。

  • 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裏的飛羽精靈和它們的守護者

    近年來,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加強科技交流合作,定期進行鳥類調查監測,開展觀鳥主題研學等,並培訓保護區專職護林員和駐村護林員300余名,野生鳥類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 守護候鳥 繪就和諧共生畫卷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候鳥遷飛的保護力度,明確了1140處候鳥遷飛通道重要棲息地,認定58處國家重要濕地,構建起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

  • 河北衡水湖:近萬隻夏候鳥進入繁殖期

    作為華北平原擁有沼澤、水域、灘塗、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衡水湖是重要的候鳥遷徙停歇地與繁殖棲息地。每年春夏季,候鳥在這裡有序完成求偶、交配、築巢、産卵、孵化、育雛等生命階段。

  • “塞外明珠”烏梁素海首次記錄到彩鹮

    記者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近期,工作人員在烏梁素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及時加大巡查巡護力度,避免人為干擾彩鹮活動。

  • 中法攜手共護珍稀藍冠噪鹛種群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石門自然村村民程益弟像往常一樣在河邊盥洗衣物,突然看見一隻小鳥在河裏掙扎,她趕忙丟下手裏的活,喊來村裏的護鳥員一道把小鳥撈了起來。通過&&林業部門協同救治,幾人終於把這只小傢伙救了回來。

  • 當年輕人愛上“追鳥”

    最近,走進公園或濕地,經常能看到一大群舉着各式長焦相機且包裹嚴實的人們蹲守在水邊,對着天空按下快門。仔細一看,其中還有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一種新型“追星”活動,“頂流”就是各種珍稀鳥類。

飛羽鏡界

保護鳥類 “羽”你同行
  • 飛羽鏡界丨我在北京奧森公園拍到了“鳥中大熊貓”,是幸運嗎!

    今年6月,我和同事一同前往鹽城九龍口濕地採訪,當我們乘坐小艇穿梭在蘆葦蕩裏的濕地水道間時,一抹棕黃突然閃現在我的長焦鏡頭裏:一個美麗的精靈,它小巧的身影正用彎鉤似的喙啄食蘆葦稈裏的蟲子,蓬鬆的羽冠隨着動作輕輕顫動——震旦鴉雀!我和同事快速調整光圈快門,瞬息之間,它已消失在蘆葦深處,只留下一個匆匆的影像。

  • “濕地彩虹”舞動鄱陽湖夏韻

    日前,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在開展夏季候鳥巡護監測時,在鄱陽湖保護區周邊的永修縣區域一塊農田裏,發現約20隻彩鹮正在嬉戲覓食。彩鹮數量稀少,在國內分佈較為零散,於2021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今年5月,巡護員發現彩鹮在鄱陽湖區築巢繁殖。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該區域鳥類多樣性,也凸顯了鄱陽湖在中國乃至全球鳥類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雲南元江:盛夏河谷 鸛舞翩躚

    盛夏的雲南省元江縣,一群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野生動物鉗嘴鸛在元江河谷詩意棲息。白天,它們在元江兩岸自由翱翔、翩躚起舞;傍晚,它們回到鳥巢,在樹梢安靜休憩。這些鉗嘴鸛為元江河谷增添了一份靈動與活力,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

  • 飛羽鏡界丨華北地區的鳥類保育院——密雲水庫

    在密雲水庫鳥島,我用鏡頭記錄下新生命的誕生與成長的靈動瞬間,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和生命的奧秘。

  • 飛羽鏡界丨新華社記者對“高原仙子”的四季追尋

    “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到理塘轉一轉就會回。”這首在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歌中提到的“仙鶴”,就是黑頸鶴。

  • 飛羽鏡界|“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喊你回家帶娃啦! 

    近日,春季北歸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的東方白鸛迎來了繁育期,陸續開始在各處繁殖地“生兒育女”,鳥爸鳥媽們開啟“帶娃”模式。

  • 飛羽鏡界丨我與“中國最美小鳥”的“約會”

    每年四五月,隨着氣溫逐漸升高,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的栗喉蜂虎便會飛抵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開啟它們一年一度的繁衍生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