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隊員回信

習近平: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回信全文 激勵全國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勇擔時代重任

聚焦

五四青年節
  • 習近平: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發出的號召、寄予的厚望。

  • 學習手記 | “立根原在群眾中”

    2018年五四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燕園,同北大師生座談。

  • 學習新語丨“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你們這個年紀正當其時”“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你們這一代人的最好成績”“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學習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青春寄語”,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 學習原聲丨和青年朋友們在一起

    青年的所思、所憂、所盼,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我們要用欣賞和讚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讚、喝彩”。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鼓勵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豪情滿懷,經得起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亮麗風景。

  • 新華社評論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上綻放青春光彩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評選揭曉,一批新時代我國各族各界青年的傑出代表和先鋒力量受到表彰。青春如朝日,奮進正當時。以他們為代表的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奮力書寫着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丨青春築夢西部 挺膺時代擔當

    青春應在哪綻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好青年志在四方”“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業、做好一番事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部發展和青年工作,勉勵廣大青年服務西部、報效祖國。

  • 第一觀察丨總書記用欣賞和讚許為青年創新創造鼓動風帆

    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年輕人中間。4月29日上午,在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總書記察看重點孵化企業的大模型産品展示,並同這裡的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這群年輕人,平均年齡不到35歲。習近平總書記感慨道:“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年輕的事業和從事這一事業的年輕人,總書記為何如此關注?因為二者都關乎中國的未來。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文章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團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團工作的方向任務更加明確,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鮮明,團幹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在廣大青年群體中的形象煥然一新。

  • 懷青春之志,逐未來之夢——全國多地五四青年節活動掃描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全國多地開展主題團課、入團儀式、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廣大青年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傳承五四精神,勇擔時代使命,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

  • 各地廣泛開展“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五四主題團日活動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各級共青團組織圍繞“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立足實際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貼近青年的五四主題團日活動,引導廣大團員和青年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鬥,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 杜靈傑:首次為引力子“畫像”的科學家

    4月30日,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傑剛從北京回到南京,就一頭扎進他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唐仲英樓的量子極端測量實驗室。去年3月,他和團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為引力子“畫像”,那篇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的論文,就在這裡誕生。

  • 探索極地的青年們

    中國極地考察40餘年來,一代代極地工作者勇鬥極寒,拼搏奉獻,取得豐碩成果。其中不乏許多青年,在各自崗位貢獻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 讓青春在雲端綻放——走近參建世界第一高橋的年輕人

    據了解,承建單位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安高速8標成立之初,管理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8歲,35歲以下青年佔比90%以上,幾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如此大跨度和高度的懸索橋。自大橋開工建設以來,建設團隊先後攻克了主塔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溫控、峽谷風防範等施工中的難題,做出了多個業內首創。

  • 千筆樓丨中國青年,自信奔跑

    這個春天,中國的年輕人,用“奔跑”詮釋青春,用“創新”賦能人生。這個春天,神州大地馬拉松賽事頻頻,中國青年盡情揮灑激情與汗水,讓“奔跑”成為青春的鮮明主題。

  • 一萬次對焦

    從第一次對焦的忐忑,到第一萬次按下快門的篤定……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來聽聽青年攝影記者成長的故事。

  • 閃耀吧!在青春的賽道上

    時代的壯闊征途中,青春是一曲激昂的戰歌。而體育賽場,則是中國青年追逐夢想,綻放光芒的前沿陣地,

  • 中國故事|傳愛心、匯能量:助老社群裏的“青春接力”

    暖陽下,銀發老人與青蔥少年十指相扣,掌紋間流淌着歲月長河。上面的場景,發生在貴陽誠善助老公益互助餐廳。自2014年成立以來,貴陽誠善助老公益互助餐廳在各級政府和愛心企業的支持下已建立了5個服務點,持續為高齡、孤寡、空巢等困難老人提供免費餐食服務,現已累計免費供餐超過200萬人次,累計提供志願者服務32萬人次。

  • 年輕的朋友,你們的樣子,就是中國未來的樣子!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祝廣大青年朋友節日快樂!上天入海,披荊斬棘,無懼風浪。你們的樣子,就是中國未來的樣子!

  • 我們永遠年輕!

    縱使時光老去,夢想在,勇氣在青春,就在。奮鬥的路,是最美的路。追夢的青春,是最美的時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願你我永葆青春,永遠年輕!

  • 五四青年節丨風華正少年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看我們,風華正少年。奮發的時代,青春走在新征程。

  • 他們是中國“00後”

    “00後”是怎樣一群人?今天五四青年節,伴隨王源的深情講述,一起為他們點讚!一起聊聊你心中的“00後”。

  • 新華時評丨青年永進,中國常新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青年的奮鬥,始終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短暫,但青春永遠萬歲;個人青春有限,但民族青春無限!

  • 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531.8萬名

    共青團中央3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531.8萬名,共青團組織439.7萬個。2024年共發展團員641.7萬名。其中,團的地方委員會0.3萬個,基層團(工)委19.5萬個,團(總)支部419.9萬個。學校團組織199.7萬個,團員3850.2萬名;企業團組織89.7萬個,團員679.5萬名;機關事業單位團組織36.0萬個,團員432.8萬名;城市街道、鄉鎮、社區(居委會)、行政村團組織94.7萬個,團員2326.2萬名;社會組織和其他領域團組織19.6萬個,團員243.1萬名。

  • 從“象牙白塔”到“西部熱土”——西部計劃志願者畫像

    青春,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這青春的命題,引一代代青年上下求索。其中,有那麼一批人,用熱血戰勝困難,用奉獻傳遞希望,用歲月書寫無悔。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西部計劃志願者,傾聽他們的答案。

  • 青春之我 時代強音——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獲得者速寫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評選結果30日揭曉。作為當代青年的傑出代表,他們以熱血為楫擊水中流,以理想為階勇赴青雲,向高處、向遠方,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在人人享有出彩機會的時代發出強音。

  • 支教青年:我的青春被學生當作光

    “老師,我們能為您唱首歌麼?”“可以啊!”……原本以為是一次簡單課前互動,但當學生唱起歌,23歲的范宇翔,第一次在學生面前落淚。“他們把我比作光。”范宇翔説,“你問我,青春是什麼樣?我想説,很幸運,答案就在這裡。”

  • 實習支教“馬拉松”青春接力十七年

    2021年,在西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靳亞茹,申請前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一所中心小學進行實習。她因地制宜,將自己的專業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孩子喜歡的游戲融入課堂環節,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實習結束後,孩子們圍着靳亞茹,捨不得讓她走,含着淚説:“靳老師,很想你再回來上語文課,我們會想念你的。”

  • 歌聲迎接五四青年節 北大學子唱響《黃河大合唱》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場聲樂音樂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學生傾情演繹全本《黃河大合唱》、中外藝術歌曲、音樂劇片段以及歌劇《原野》《茶花女》片段,以歌聲迎接五四青年節的到來。

  • 用青春定義“智能+”:創新浪潮中的青年力量

    這個“五一”假期,身高1.2米的人形機器人“N2”又進階了。在北京的一次拍攝活動中,它雙膝微屈,縱身一躍,乾脆利落地完成一個後空翻,雙足穩穩落地。邁着小碎步,再作調整,又是一次翻騰。最終,它“一口氣”完成7個後空翻。

  • 鄉村沃土上的“青春引擎”

    從遼東半島的“草莓架”到成都平原的麥地,從三峽腹地的扎染工坊到湘潭的油茶工廠,一批批青年以智慧與熱忱,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五四”青年節前夕,與記者一同走入田間地頭,看新時代青年如何成為鄉村裏的技術“擔當”、創業“擔當”、文化“擔當”,感受這股扎根鄉土、破局創新的青春力量。

  • 青年微縮模型師:把鄉愁攥在手中

    作為一名生於陜西渭南農村的微縮模型師,27歲的楊凱翔去年用了4個月把小時候外婆家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復刻”了下來,一個個握在手中的物件把鄉愁具象化。如今,他更暢想著讓家鄉接軌更廣闊的世界——把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做成一個個能動會響的模型,讓孩子們在復刻的模型中看到傳統和文化。

  • 特寫:工地上的青年“技術咖”

    頭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在項目施工現場架設着測量儀器,不時參看圖紙盯控施工進展……初見徐華東,眼前這個小夥子跟其他建設者沒什麼兩樣。不同的是,今年31歲的徐華東已是中鐵九局七公司沈白高鐵瀋陽樞紐項目部工程師,是大家眼中的“技術咖”。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台灣青年在大陸書寫青春奮鬥故事

    從東海之濱到彩雲之南,從八閩山水到“芙蓉國”裏,一群群台灣青年在大陸的廣袤天地間揮灑青春。攻關高精尖醫療科技,瞄準“花團錦簇”海內外市場,創新激活鄉村振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充滿機遇的熱土上,兩岸青年的夢想交織碰撞,攜手譜寫“兩岸一家親”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