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11月28日電 記者手記|俄羅斯推動AI技術賦能各行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張超群
一台名為“格林”的人形機器人在眾人面前姿態自如,動作流暢而富有節奏感。這款由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研發的機器人,近日在2025年“人工智能之旅”國際會議上首次公開亮相,展示了俄羅斯人工智能(AI)技術從研發走向應用的最新進展。
作為俄羅斯首款搭載自研大模型“GigaChat”的人形機器人,“格林”具備在未知環境中自主移動、操控物體並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董事會主席格爾曼·格列夫&&,隨着模型持續優化,這款機器人將在製造業、零售業和餐飲服務業等領域發揮作用。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擁有自主研發技術和確保相關技術得到廣泛實際應用都至關重要,需在工業、交通運輸、衞生保健、公共管理等領域實現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應用。
在醫療健康領域,俄羅斯最大搜索引擎服務商央捷科斯公司開發出多款醫用人工智能産品,可協助醫務人員快速處理醫學影像數據,顯著提升診療效率。
“特別是在兒科醫療領域,數據安全標準極為嚴格,國際上可用的輔助工具相對有限。”央捷科斯公司醫學項目負責人尤利婭·布西吉娜告訴新華社記者。該公司開發的嬰幼兒核磁共振影像分析工具,成為俄首批專門面向嬰幼兒的醫用人工智能産品。
俄羅斯公共醫療體系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實用案例為全國性變革積累了經驗。普京&&,目前俄羅斯已有超過70個地區的近2000家醫療機構接入莫斯科數字醫療平台,該系統使相關地區和機構的醫生能夠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放射學影像結果和其他醫療數據。
近期,在一場國際體操賽事中,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人工智能團隊測試了一套智能評分系統。該系統能夠較為精準地識別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器械軌跡與運動節奏,並為裁判提供評分參考。“體育賽事中的精彩瞬間往往轉瞬即逝,這對人工智能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該銀行高級體育人工智能專家瑪麗亞·季莫寧娜説。
在創意與藝術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同樣煥發活力。2025年“人工智能之旅”國際會議期間,一部由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創意短片讓與會者眼前一亮:文學巨匠普希金、萊蒙托夫從19世紀穿越至今漫步街頭,在背景中的數字廣告、商鋪映襯下,引人遐想。
俄羅斯演員達裏婭·莫羅茲告訴記者,她正在嘗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製作迷你劇集。“人工智能可以提升製作效率、降低創作成本,但真正的創意靈感和情感表達永遠源於人類自身。”
伴隨俄羅斯人工智能技術迭代、應用多樣化,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産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正從簡單操作向系統創新轉變,具備人工智能技能的專業人才日益緊缺。”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大學人工智能中心主任葉夫根尼·布爾納耶夫説。
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瓦列裏·法利科夫此前&&,自今年9月起,俄高校各專業教學課程中都開始增設人工智能相關的內容,為生物技術、法律、新聞等各領域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複合型人才。
俄羅斯與國際社會就人工智能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密切。會議期間,中國科幻作家陳楸帆告訴記者,中俄兩國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雙方可以共同開發支持本土文化和多語言內容的人工智能工具,共同推動兩國優秀文化作品走向世界,探索人工智能時代兩國故事的新敘事可能性。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董事會第一副主席亞歷山大·韋佳欣&&:“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取得顯著成就,我們期待加強學習與合作。”他認為,俄中兩國數學家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攜手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領域。
俄羅斯的冬季漸寒,但人工智能帶來的創新熱潮正為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從教室到診療室,從舞&到生産車間,人工智能技術正賦能多個行業。俄羅斯也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