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問答丨日本“閣外合作”新政權隱患幾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1 20:20:28
來源:新華網

熱點問答丨日本“閣外合作”新政權隱患幾何

字體:

  新華社東京10月21日電 熱點問答|日本“閣外合作”新政權隱患幾何

  新華社記者李子越 陳澤安

  日本臨時國會21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的共同支持下,在眾參兩院選舉中勝出,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首相。

  儘管高市早苗最終當選,但在參議院選舉首輪投票中,高市早苗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員支持,不得不進入第二輪。參議院選舉波折説明什麼?自民黨與維新會的“閣外合作”有何風險?各方如何看待“自維執政聯盟”新政權?

  選舉波折説明什麼

  日本首相指名選舉在臨時國會眾參兩院進行。當天,眾議院首相指名選舉從當地時間13時許(北京時間12時許)開始,高市早苗在465張有效選票中獲得237票,超過眾議院議席總數的一半。

  但在隨後舉行的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高市早苗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123票,未能達到半數,不得不進入第二輪選舉。雖然在第二輪選舉中勝出,但有分析稱,此番波折依然顯示出有超過一半的參議院議員對“自維執政聯盟”此前公布的政策主張難以讚同,表達了對新政權的一種態度。

  當前,自民黨在眾參兩院均不佔據過半數議席。因此,本月10日,公明黨宣布退出與自民黨合作的執政聯盟後,高市早苗能否當選日本首相,一度成為輿論焦點。為確保順利登上首相寶座,高市早苗四處謀求與在野黨合作。最終,在首相指名選舉前一天,自民黨與維新會簽署合作協議,為高市早苗在首相指名選舉中勝出提供關鍵助力。

  “閣外合作”有何風險

  此次高市早苗領導的“自維執政聯盟”是日本自民黨首次與維新會合作。與自民、公明兩黨長達20餘年的聯合執政模式不同,此次維新會與自民黨的合作採取相對松散的“閣外合作”模式,即維新會成員不進入高市早苗組建的新內閣,僅在政策與國會運作上對自民黨提供支持。

  作為同意聯合執政的條件,維新會要求高市早苗在國會中力促眾議院議席數削減約10%;雙方還將就廢除企業和團體政治獻金的問題設立協商機制,並力爭在高市早苗擔任自民黨總裁期間達成共識。

  這種松散的“閣外合作”模式被日媒普遍認為是維新會的“抽身戰略”。維新會旨在與自民黨保持一定距離,以便在政策分歧或民意有變時能隨時劃清界限,避免承擔政治風險。若入閣,則須對預算案及重大方針與自民黨共同承擔責任。

  日媒認為,此次自維兩黨的結合“難以消除單純為湊足議席數而結盟的印象”。近年來,維新會黨勢明顯下滑。去年眾議院和今年參議院選舉表現均未達預期,且近期接連有議員離黨,黨內凝聚力下降。《朝日新聞》稱,自民黨高層擔憂維新會內部缺乏穩定性,可能影響合作的持續性。與此同時,高市早苗出任自民黨總裁後的人事布局偏向麻生派,棄用與維新會關係密切的前首相菅義偉,使兩黨溝通渠道進一步受限。維新會幹部也坦言,“對現任自民黨領導層幾乎都不熟悉”。

  在政策推進層面,《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由於自維兩黨合計議席數在眾參兩院仍未過半,未來執政聯盟在政策推行層面依然面臨不確定性。此外,維新會力推的“削減眾議院議席”主張,因壓縮中小黨生存空間而遭到眾多議員反對,自民黨內部對此也多持謹慎態度。

  有日媒總結道,“自維執政聯盟”從起步之初便暗含“四大隱患”,若維新會“削減眾議院議席”這一核心主張難以落實,兩黨結盟“恐從一開始便已動搖”。此外,強化政治捐款監管、兩黨的選區競爭、高層溝通渠道少也是問題……

  各方如何看待新政權

  據日媒報道,自民黨內部,圍繞自維合作已出現不滿聲音。一些自民黨黨員質疑,高市早苗答應維新會共同推進的“副首都構想”等政策,在黨內根本未經充分討論,相關決策幾乎完全由黨內高層“獨導”。

  日媒對這一政治“聯姻”也普遍持審慎態度。有媒體注意到,自維合作協議中包含多項帶有鮮明保守色彩的條目。《朝日新聞》援引防衛省官員的話提醒,自民黨與在防衛議題上持更強硬立場的維新會結盟,未來日本在政策上恐存在過於冒進的風險。

  日本其他在野黨對於自維“聯姻”多持批評態度,原因是維新會此前高調主張的“取消企業與團體政治獻金”“將食品消費稅率降至零”等政策,在合作協議中均被大幅弱化或推遲落實。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等人指出,自維合作協議“幾乎什麼都沒決定”,“若此局面持續,維新會將與自民黨無異”。

  日本外務省前主任分析官佐藤優指出,自民黨和維新會在追求各自政治利益的過程中,事實上共同封印“黑金問題”結成聯盟。“雙方或許認為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已不高,但這一判斷是否正確,將在未來的國政選舉中見分曉”。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