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18日譴責以色列方面繼續關閉拉法口岸的決定,認為這違反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同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談及加沙地帶衝突時強調,只有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地帶實現非軍事化之後,戰事才會結束。
10月12日,載有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在埃及紅新月會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從拉法口岸埃及一側駛向加沙。新華社發(阿里·穆斯塔法攝)
違反協議
哈馬斯18日晚發聲明譴責以色列方面繼續關閉拉法口岸的決定。聲明指出,以方的決定“是對停火協議條款的公然違反,也是對調解方和擔保方所作承諾的背棄”。聲明警告,持續關閉口岸、阻止傷員病患通行、阻礙搜救設備運入,將導致“遺體搜尋與移交工作延誤”。
聲明強調,自協議生效至今以方“已累計違反協議47次,造成38人死亡、143人受傷”。這些行徑“再次證實了以色列的侵略意圖,及其對超200萬加沙人持續封鎖的政策”。
哈馬斯敦促調解方與擔保方“緊急採取行動,向以方施壓立即開放拉法口岸,強制其履行協議全部條款,停止針對加沙人民的罪行”。
巴勒斯坦駐埃及大使館18日早些時候發表聲明説,在與埃及相關部門協調後,拉法口岸將於10月20日重新開放,方便目前居住在埃及並希望返回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通行。
10月12日,載有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在埃及紅新月會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從拉法口岸埃及一側駛向加沙。新華社發(阿里·穆斯塔法攝)
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向新華社記者證實,巴勒斯坦駐埃及大使館與埃及政府和國際各方協調,已確定了巴勒斯坦人從埃及等地返回加沙地帶的程序,優先安排傷員通行,而以色列軍隊屆時將在口岸周邊一公里範圍內重新部署。
但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當天稍後發表聲明稱,拉法口岸是否重新開放取決於哈馬斯能否移交所有被扣押人員遺體,“在另行通知之前”,拉法口岸繼續關閉。
拉法口岸位於加沙地帶南端,連接埃及邊境,是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出加沙的主要通道。根據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拉法口岸應於15日重新開放。但以色列政府14日以哈馬斯未能按時移交所有被扣押人員遺體為由,決定暫停重新開放拉法口岸。
9月2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尋求連任
內塔尼亞胡18日在以色列一檔電視節目中&&,他將參加定於2026年11月舉行的以色列大選,尋求連任。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內塔尼亞胡在當晚的電視節目中被問及預計參選是否會獲勝時,他給予肯定回答。
在談及加沙地帶衝突時,他&&,衝突將在停火協議所有條款得到實施後“徹底結束”。他強調,只有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地帶實現非軍事化之後,戰事才會結束。
移交遺體
據以色列多家媒體報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8日早些時候在加沙地帶南部從哈馬斯手中收到兩具裝殮以方被扣押人員遺體的棺木,隨後移交給以軍部隊。兩具遺體將被送往特拉維夫市一家法醫研究所進行身份鑒定。
10月15日,裝有被扣押人員遺體的車隊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一家法醫研究所。新華社發(賈馬爾·阿瓦德攝)
截至目前,哈馬斯共向以方移交13具遺體。此前,以方稱其中一具遺體並非以方被扣押人員。根據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以色列與哈馬斯13日開始人員交換。哈馬斯當天分兩批釋放共20名以方被扣押人員,以色列則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和在押人員。
哈馬斯近日重申,仍致力於履行停火協議,但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移交所有遺體,緣由是一些遺體被埋在遭以軍摧毀的地道裏,以及遭以軍轟炸建築的廢墟中。要找到這些遺體,以方必須允許重型機械和挖掘設備進入加沙地帶。(記者:趙偉宏、陳君清、馮國芮、張健、姚兵)